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合同 > 租赁合同 > 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及合理期限

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及合理期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7-06 00:27:07 人浏览

导读:

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为租赁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出现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对租赁物权属存在争议的、租赁物违法法律规定等。该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其中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通知时应当送达对方当事人。

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及合理期限

  一、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如下:

  1、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2、当事人约定了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3、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

  4、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

  5、租赁物权属有争议;

  6、租赁物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使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情形。

  二、租赁合同解除的合理期限

  租赁合同解除合理期限一般是一个月。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向另一方送达退房通知,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房屋租赁合同,或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法律快车提醒您民法典当中对此还做出了专门的规定要求: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三、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根据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租赁合同解除后有以下后果:

  1.房屋租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因一方的过错造成合同解除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2.双方均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违约责任;

  3.若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导致租赁合同解除的,应根据公平的原则进行处理;

  4.如属于不可抗力导致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