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合同 > 不当得利 > 《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05 11:30:21 人浏览

导读:

在实践中,不当得利的现象时常发生,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一方获益、一方受损。那么,《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的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不当利益,而使他方受有损失的事实。对于不当得利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但无论其属于事件还是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发生不当得利引起债的关系形成后,必然产生相对应的法律后果。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后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后,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有返还基于不当得利获取的利益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二)不当得利之债的客体是返还所受利益的给付,在给付方式上,因利益形态不同而存在差别;

  (三)不当得利的内容,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和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四)不当得利之债中,债权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得的不当利益。

  二、、《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除外情形规定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不当得利认定成立之后,受损方有权主张返还不当得利,获益方拒不返还的,才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侵权行为一经成立,侵权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以不当得利产生的事实上的原因

  可以将不当得利划分为两大类:

  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

  (一)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所产生的不当得利,在这种不当得利中,受益人的所得利益是受损人给予的,也就是说这种不当得利是由受损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主要包括自始目的欠缺(如非债清偿)、目的不达(如预期目的不成就)和目的消灭(如解除条件成就)。

  (二)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非基于给付所产生的不当得利,主要包括侵害他人权益不当得利、支出费用不当得利和求偿不当得利。权益侵害不当得利是指通过侵害他人权益而获益,主要有无权处分他人财产而受益、非法出租他人财产而收取租金、占有消费他人之物、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或人格权而获益以及其他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而获益的情况。支出费用不当得利是指未经许可在他人财产上支出费用,从而使财产所有人得益。在这种不当得利中,受损人误认他人之物为自己之物,因而在该物上支出费用。如误认他人之牛为自己之牛而喂养。求偿不当得利是指受损人向第三人给付以便解除受益人对该第三人所负的债务从而使受益人得利。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如果做出不当得利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