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人格权 >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 侵犯隐私权是什么

侵犯隐私权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10:02:30 人浏览

导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公民的隐私不受侵犯。目前互联网APP越来越多,各公司都注重隐私条款,保护个人隐私,防止公民隐私权被侵犯都最小范围内非必要不适用隐私信息。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侵犯隐私权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供您了解。
侵犯隐私权是什么

  一、侵犯隐私权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二、个人隐私认定标准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我国《宪法》没有隐私权或私生活权利这一概念,涉及隐私权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项:

  宪法规定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则,而隐私权正是人格权的一种。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以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毁谤和诬告、陷害;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住宅;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讯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隐私权的内容包括:

  1、个人生活安宁权。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支配。

  2、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诸如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社会关系、信仰、心理特征等。

  3、个人通讯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等内容及方式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


  三、侵犯隐私权怎么救济

  可以要求对方: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修理、重作、更换;

  7、继续履行;

  8、赔偿损失;

  9、支付违约金;

  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1、赔礼道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知道,个人隐私在当下社会被泄露侵犯的方式多数为网络途径,包括各种软件、链接等,如果想查看相关信息必须要填写一系列个人有关信息,甚者还需要身份证号。凡是遇到此类网站请谨慎处理,切勿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侵犯隐私权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