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合同 > 合同的履行 > 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的法律后果

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的法律后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27 09:17:56 人浏览

导读:

合同不能履行意味着合同中断,根据原因不同可以要求当事人承担责任。那么,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有哪些?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哪些?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的法律后果

  一、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的法律后果

  1、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不论是否可归责于债务的事由,债务人均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免除债务人的实际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请求赔偿损失。

  2、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债务人应免除实际履行责任,但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3、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一时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后,债务人应履行原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二、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

  1、不能履行,合同失去标的,失去意义,应当消灭;

  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注意金钱债务不存在不能继续履行问题。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三、合同解除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此情况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来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约,这种行为被称为预期违约。

  此种情况一般要求债务人有过错,并且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也被称为迟延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已经构成了根本违约,此时无须经催告程序,被违约人在违约人履行期限届满末履行合同时,即可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合同履行不能的情形包括以上几种,同时根据原因的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形的法律后果之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我们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