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人格权 > 名誉权和荣誉权 > 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如何投诉

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如何投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9-15 17:55:08 人浏览

导读:

名誉权是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有这个权利,那么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如何投诉?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如何投诉

  一、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如何投诉

  在我国侵害名誉,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来起诉。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二、如何认定侵犯公民名誉权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受到创伤。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三、侵犯名誉权的侵权形式有哪些

  (一)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二)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在文学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实姓名,或者未写明原告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但对人物特征的描写有明显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说内容存在侮辱、诽谤情节,致其名誉受到损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者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通过上文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的关于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如何投诉、侵犯名誉权的侵权形式有哪些等的内容,相信大家应该也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将会有专业的律师为你解答。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