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纠纷 > 知识产权维权 > 浙江桐乡市强化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

浙江桐乡市强化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12 04:09:37 人浏览

导读:

2011年底浙江桐乡市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全市在成功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突出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三大”特色,稳步推进专利培育和发展。2010年和2011年两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分别达到3409件和2621件,同比2008年和2009年

  2011年底浙江桐乡市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全市在成功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突出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三大”特色,稳步推进专利培育和发展。2010年和2011年两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分别达到3409件和2621件,同比2008年和2009年分别增长57%和84%。

  (一)优化环境,强化扶持,加强环境建设

  1、健全组织网络,着力完善专利管理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利工作,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嘉兴市首家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现有专业执法人员五名。2003年,科技局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与市公安局成立了公安局驻科技局知识产权联络室,合作进行知识产权执法。2006年,桐乡市科技局专利行政执法资格得到嘉兴市科技局授权,使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10年成立“桐乡市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站”,2011年桐乡市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全市现有200余家科技型企业配备了知识产权工作联络员,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达60余家。

  2、加强政策保障,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申请。2011年七月,桐乡市政府出台了《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对拥有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项目给予优先准入,具体操作中对参与评估的工业投资项目拥有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给予5分(百分制),专利在工业投资项目准入中的首次体现,显示了我市对专利技术的项目的高度重视,也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发明创造热情。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又有新的提升,专利申请量达到2063件,比上年增长53%,其中发明专利185件,实用新型专利1022件;专利授权量为1220件,其中发明专利70件,实用新型专利628件。

  3、加强中介机构建设,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吸引北京、上海、杭州等外地优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来我市开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2009年,桐乡市金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经营商标代理、计算机软件登记、专利咨询服务,为公众搭建了一个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交流平台。同时,利用现有的科技信箱这个信息平台,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检索查询、法律咨询等多项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努力满足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需求。

  (二)自主创新,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增强创新主体的国内外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从原有的机关扩展到镇、街道,从企业管理人员拓展到一般的技术人员,从国内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拓展到举办国际专利申请专题讲座。同时,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周契机,与科协、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合上街宣传知识产权知识,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相关知识产权知识,三年来,全市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100余次, 10000余名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知识产权意识。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导向作用。近年来,为强化政策对专利工作的导向作用,科技局出台的《授权专利奖励管理办法》、《专利示范企业管理办法》等政策中均对专利奖励作了明确。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专利申请量列为对镇街道工作职能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2010年专利专项资金实际支出为223万元,而2011年专利专项资金实际支出为295万元,专利专项资金的年增加达到32%。

  3、加大专利执法力度,促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随着我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不断增加,专利纠纷也相应增加,由以前的蔬菜行业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扩展到现在的电子、机械、羊毛衫等行业,为打击专利侵权,市科技、公安、文化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于去年10月份开始,联合开展了“亮剑”、“雷雨”、“天网”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共查处了35起假冒伪劣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收缴假冒知识产权侵权商品18000余件,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

  (三)科学管理,拓展示范,提升运用能力。

  1.建立知识产权示范体系。2008年开始出台《桐乡市专利示范镇创建管理办法》,不断推进乡镇知识产权工作。三年来,高桥镇、龙翔街道等相继成为桐乡市专利示范镇创建单位,桐乡市级专利示范镇达到了4家。同时,石门镇被认定为嘉兴市专利示范镇,洲泉镇、河山镇被认定为嘉兴市级专利示范镇创建单位。通过示范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创新与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新增专利示范企业22家,目前全市共有专利示范企业达40家,其中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共8家,嘉兴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5家。同时,对认定后的专利示范企业每二年开展一次复核,淘汰了不达标的专利示范企业,2011年进行考核,其中5家不合格的企业取消了其桐乡市专利示范企业的称号,从而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建立专利数据库。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利用专利数据为企业创新服务,2010年7月桐乡市科技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联合建设“桐乡市国内外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上网速度快、检索功能健全,方便了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对竞争对手专利情况监测。为推广使用,市科技局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电子文献出版社的专家,对全市相关企业进行了数据库应用知识的相关培训,增加了企业应用覆盖面,2011年数据库的点击率已达到30余万次,专利数据库的建立,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和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

  3、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我市加强企业专利工作开展,专利申请主体由原来的个人占主导转变为企业为主导,近二年企业申请专利占总申请量的75 %以上。专利在“量”增长的同时,“质”也在逐年提高,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所占比例逐年上升,PCT国际专利申请实现从无到有,专利申请领域也从原来的食品行业扩展到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2011年底,浙江东兴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为桐乡市首个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