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论文 > 知识产权法论文 > 从知识产权角度看"世界第二"

从知识产权角度看"世界第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09 21:15:06 人浏览

导读:

近日,媒体有关“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报道和评论形成高潮。多数国外媒体赞叹,这是中国经济在相继超越德国、法国、英国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还有不少人乐观地预测,不超过20年,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我们从知识产权视角来

  近日,媒体有关“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报道和评论形成高潮。多数国外媒体赞叹,这是中国经济在相继超越德国、法国、英国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还有不少人乐观地预测,不超过20年,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我们从知识产权视角来审视就不难发现,中国的GDP数据中还掺杂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成分。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已有80多种产品的产量名列世界第一,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同时,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原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多数“中国制造”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大部分产品仍无法挣脱“三高一低”的樊篱,一些领域的主要技术和关键设备还需要依赖进口,国内相当多的企业还只能贴牌生产或被迫支付高额专利使用费用,一些有优势的产品出口屡屡受到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的阻碍。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看,中国已成为数量上的知识产权大国,但其中相当部分的发明专利,特别是IT、生物制品、通信等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绝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有。

  以目前国内外市场热销的苹果iPod为例,国外研究机构分析发现,在美国零售价为每台299美元,其中苹果公司的品牌和设计收入80美元,分销和零售成本75美元,其余144美元的成本中,提供硬盘和显示屏两大部件的日本企业获得附加值约94美元,其他成本还包括美、日、韩一些企业的零部件和技术专利费等,而组装这台iPod的中国企业所赚取的不过是几个美元的加工费。至于一些传统产业,“八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更是众所周知的严酷现实。缺少利润的酸楚背后,反映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知识产权实力的差距。

  以上情形,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崛起的知识产权含义。如果仅从生产、贸易和消费量衡量,GDP持续高速增长和不断提升的世界排名,当然值得欣慰;但类似“制造和销售在中国,利润在国外品牌和专利人手里”的现状,则意味着这种崛起只不过是全球产业借助中国的躯壳承载而已。也正因为如此,与国外舆论的兴奋不同,国内媒体及官方显得比较冷静。外交部、商务部、统计局等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一致强调: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民众生活水平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发展,经历了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洗礼,我们对类似的许多“世界第一”已不仅仅是欢欣,更多是深入的思考。不止一家西方媒体提出,西方只有在创新方面继续领先才能有效应对中国的崛起;中国同样认为,突破西方技术压制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竞争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因此,面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就,我们首先还是责任向内,大力提高经济质量,改善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模式。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充分成本、规模、效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的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一流品牌逐鹿世界市场。 (知识产权报 作者 成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