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保护 > 知名商品保护 > 品牌理想与现实:中国商品的欧洲攻略

品牌理想与现实:中国商品的欧洲攻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12 17:01:31 人浏览

导读:

中国新闻网近年来,从服装到电器,从玩具到箱包,大批中国制造的商品登陆欧洲,既拉动了中国的外贸,又让欧洲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这种看上去两全其美的贸易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但在红火的景象下却掩盖着一个尴尬的事实:欧洲消费者只知道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却对拥有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从服装到电器,从玩具到箱包,大批中国制造的商品登陆欧洲,既拉动了中国的外贸,又让欧洲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这种看上去两全其美的贸易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但在红火的景象下却掩盖着一个尴尬的事实:欧洲消费者只知道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却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一无所知。前不久 , 在英国伯明翰举办的“中国品牌商品欧洲展”上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塑造优质的品牌形象,将是中国企业“ 走出去 ” 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中国制造正融入欧洲人生活

  当下,普通的欧洲消费者对于中国商品并不陌生,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各色商品早就占据了欧洲大小商场与超市货架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必需品,也早就将中国商品和欧洲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了一起。

  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的市长迈克·惠特比,在谈到中国商品在英国所占的地位时打开了话匣子,他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你看我穿着的衣服,还有领带 , 都是中国的产品 , 我很喜欢。”这位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人还补充说:“我每天都要喝几杯中国茶,这可以让我显得年轻、苗条。”

  中国茶能否让市长先生的体重减轻还有待观察,但中国商品让欧洲普通消费者的钱包“减负”却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产品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各国经济复苏无力,消费者收入普遍缩水,而这却凸显出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院的泰勒·洛克尔博士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他曾在北京上海都待过一段,完全了解中国商品在欧洲的影响力。他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说:“这个肯定是中国制造的。”他认为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像沃尔玛这些大型的超市都喜欢中国制造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对英国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事实上,喜欢“中国制造”的不止是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一些欧洲本土的中小型零售商也在积极寻求适合的中国产品。比如,9月初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中国品牌商品欧洲展”上,在为期4天的展会上有超过7万人次的观众参观了展览,据主办方估计其中专业采购团约5万人。而这些采购团都找到了自己中意的产品。在下一个供货周期,相信会有不少适销对路的中国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或许除了在欧洲商场超市上摆放的那些“中国制造”外,来自海关干巴巴的统计数字又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产品对欧洲消费者的吸引力。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共向欧洲出口商品累计917.67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4.5%。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