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保护 > 药品行政保护 > 国外药企缘何争穿“唐装”?

国外药企缘何争穿“唐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13 06:06:10 人浏览

导读:

本网与其说这些并购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更似一场筹划已久的专利之战、创新之战。近几个月以来,默克、辉瑞、葛兰素史克、诺华、赛诺菲-安万特、奈科明等跨国药企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的并购力度,同时斥巨资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就连素来低调的美国礼来公司也成

与其说这些并购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更似一场筹划已久的专利之战、创新之战。

近几个月以来,默克、辉瑞、葛兰素史克、诺华、赛诺菲-安万特、奈科明等跨国药企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的并购力度,同时斥巨资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就连素来低调的美国礼来公司也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并购团队。

虽然并购与合资并不稀奇,但这次他们却是别有所图。这些本身就行走在知识产权前沿的跨国药企,这样急于在中国布局,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良好环境极具优势

“创新药物研发越来越困难。”辉瑞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研发总裁迈克·道斯顿坦言,由于研发和原料成本的上升,目前辉瑞公司开发一种创新药物的平均投入至少需要20亿美元,如果同时有十几个新药处于药品监管部门审批阶段,其研发成本的压力就很难承受。同时,研发新药也存在风险,也许投入巨资研发的新药与旧药相比,疗效提升并不明显,也可能因此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制药企业希望通过并购与合作来转移研发的投入和风险,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双方合作的协议有明确约定,也可以共享研发的创新成果。目前,辉瑞公司正与上海一家企业共同开展关于耐药性、抗药性肺结核病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合作共担风险,分享知识产权带来的成果。

跨国药企的大举进入,始于近10年,而且在近些年逐步走向高潮。2002年,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小型研究中心;2006年,拜耳、诺华等陆续进入中国;2010年11月,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安万特集团以5.206亿美元巨资收购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所有在外发行的股份;今年4月,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辉瑞、赛诺菲-安万特、默克等69家跨国药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就共同组建合资企业签署了合资意向书。

这些并购与合作,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我国对于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按照国际要求制定的,基本达到了国际要求的水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于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专利药物研发十分有利。的确,目前外企在我国的投资享受的是与我国企业同等的待遇。

“除了成本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并购还是合资,这都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跳板,而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这些重视知识产权的跨国企业来说,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自中国入世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法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企业将其业务拓展到了中国市场。

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146亿元,同比增长27.9%。事实表明,中国本身巨大的市场更是跨国巨头们所觊觎的。因此,他们不惜代价进行并购或合作,不但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的优势,而且可以利用中国企业的销售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了在这个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商业利益。

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在目前已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中,倾向于通过并购我国相关企业来投资的跨国药企占28%,跨国药企所盯上的目标,是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外商投资越来越多地采用通过收购中方股东的股份对原有合资企业实现独资,使国内合资制药企业发展日益独资化,“围城”趋势明显。

来自国家药品主管部门的数据显示,品牌仿制药目前占了全部药品市场的60%以上,其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而实际上,我国本土药企要做大做强,必须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来突破重围。

事实证明,我国本土药企也并不甘心总处于被并购的状态。近10年来,面对外企来势汹汹的并购,中国医药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出口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有些中国药企在“走出去”的进程中,也选择了通过并购国外企业的方式来壮大自己。如三九集团就曾成功收购日本东亚制药55%的股份及部分知识产权,并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而纵观我国制药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因素。近10年来,我国本土制药企业提交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只有千余件,化学药制造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只占本土药企专利申请总量的39%,中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只占总量的25%。面对国际巨头数以倍计的专利数量,的确任重而道远。我国即将出台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通过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而如今,面对外资来华掀起的并购热潮,李顺德认为,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接受并购与合作并非长久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自主创新为主,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方为长久之计。(赵建国 王 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