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保护 > 老字号保护 > 创新:上海杨浦百年老城区成功转型之源

创新:上海杨浦百年老城区成功转型之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13 08:18:43 人浏览

导读:

上海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东北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面积60.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有着百年工业文明、百年大学文明、百年市政文明的传承。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杨浦传统工业优势逐渐弱化,变成了产业竞争乏力、基础设施老化、职工大量下岗的老城区。
  上海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东北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面积60.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有着百年工业文明、百年大学文明、百年市政文明的传承。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杨浦传统工业优势逐渐弱化,变成了产业竞争乏力、基础设施老化、职工大量下岗的老城区。在经历了10年阵痛和探索后,2003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战略决策。此后,杨浦抓住机遇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终于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

  一、创新驱动:老城区焕发新生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鼎盛时期,杨浦区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200多家,产业工人60多万,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1/4.2003年,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国有大中型企业减至200多家,职工6万人。经过近6年的调整和转型,杨浦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和优势再造。

  传统工业亮丽转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到22.3:76.4,6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2002年全区税收总收入只有23.99亿元,2008年,税收总收入第一次突破100亿元。区级财力从2002年的19.9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4.85亿元。2009年上半年区级财政收入增幅首次在上海中心城区名列第一。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依托著名学府,发展知识型产业。先后建成复旦、同济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园区面积从2002年的不到30万平方米,拓展到现在的130万平方米;建成上海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3680多家有创新活力的中小科技企业在高校周边茁壮成长。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31.6%,三产的税收贡献达77.5%,高新技术产业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知识经济成为推动杨浦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老城区整体改观,棚户区成为生态人文社区。始终坚持在转型中调整和改造老城区,共改造棚户区和其他住房1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万户;实施了旧住房成套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对60万平方米非成套旧住房全面改造。投入40多亿元,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地铁4号线、8号线已经贯通,地铁12号线、10号线已开工建设,杨浦与浦东形成了“一桥、两环、三隧、四线”的立体交通格局。集中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0%,人均公共绿地达3.92平方米。

  创新要素不断聚集,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热土。区域内聚集了人才广场、风险投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和美国硅谷银行、联合国南南技术产权交易所、环境能源交易所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要素,以及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等创新企业和研发基地,大学生创业规模占全市创业50%以上。2010年初,杨浦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之一。
[1][2][3]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