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动态 > 国内知识产权动态 > 六省市地方局长畅言知识产权工作

六省市地方局长畅言知识产权工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04 07:52:36 人浏览

导读:

编者按:在3月29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江苏

  编者按:

 在3月29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武汉市和长沙市知识产权局6位局长分别做了会议发言。局长们围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形势,就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对金融危机等话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本报记者特对这6位局长进行了专访,他们就各自工作中的特点和亮点畅所欲言,共同绘就了一幅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江苏:实现知识产权强省新跨越

  “当前,在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的大背景下,以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江苏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旋律,江苏省知识产权系统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重要战略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谋划江苏知识产权事业未来发展,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事业新跨越。”3月29日,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上,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着重强调了“十二五”时期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多项知识产权发展指标跃居全国首位,确立了江苏知识产权大省地位。”据朱宇介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达65.499万件和30.5557万件,年均分别增长55%和52%;从专利结构来看,江苏省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显著,在2010年的前11个月中,全省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3557万件,首次居全国之首;此外,企业的专利产出也成为衡量江苏省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自2009年起,江苏省企业专利产出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江苏省以国家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为重点,扩大区域试点示范工作的辐射效应,有力推进了全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域战略运用能力提升。截至2010年11月底,江苏省省级示范地区提交的专利申请达17.3170万件,占全省总量的82.29%,专利授权总量达9.9685万件,占全省总量的81.34%。

  “‘十二五’期间,江苏将围绕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大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加快自主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向知识产权强省跨越。”朱宇指出。

  朱宇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思路要实现“五大转变”:一是工作目标从注重量的扩展向量质并重转变,二是工作重心从侧重知识产权创造向创造与运用、保护相结合转变,三是工作内容从被动协助创新主体应付国外知识产权竞争挑战到主动服务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规则转变,四是工作方式从单纯的管理型政府向管理与服务并举的模式转变,五是工作视角从专注于专利管理向统筹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协调发展转变。

 “‘十二五’是全面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今年则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江苏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精神,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扎实做好江苏省知识产权各项工作,为不断开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出新贡献。”朱宇强调。


  山东:探索知识产权“管理型立法”

  “2010年,山东省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主线,全面推进各项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试点示范成效明显,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爱民在3月29日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山东的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工作。据了解,《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实现了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的新突破,使山东省知识产权工作有了统领全局的法律依据,对山东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李爱民指出。

  李爱民告诉记者,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与配套,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成为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因此,山东明确提出了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

  “从立法的角度,制定一部统领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规范性地方法规,弥补现有法律法规的不足,凝聚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力支撑我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已是大势所趋。《条例》的制定既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必然抉择。”李爱民强调。

  “在没有上位法的前提下,作为一部囊括知识产权各领域的综合性法规,我们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精心谋划、高点起步,力求在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突破。”以激励机制为例,李爱民告诉记者,按照《条例》中的规定,对被授予专利权的职务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报酬均高于国家标准,对技术转让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对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确定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最高可达70% 。同时,将拥有知识产权,作为学生入学优先录取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岗位聘用的重要条件。

 “虽然我们在知识产权综合立法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突破,但是由于受到多种限制,一些条款还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但我相信,随着《条例》的顺利实施,将极大促进我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知识产权‘管理型立法’做出有益探索。”李爱民强调。


  河南:“培优”工程力撑中原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有为才能有位。‘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先后认定4批共41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这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已成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的排头兵。”3月29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青华列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数据显示,仅2010年,这41家优势企业、30家优势区域就提交了6304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55件,分别占当年全省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25%和22.7%,带动河南企业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万件。

  “2006年,我们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等7部门,创造性地开展了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启动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张青华告诉记者。据了解,“培优”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省组织开展了百户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培优”工作,紧紧抓住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4个环节,以实行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建设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专利孵化展示交易服务体系等工作为抓手,扎实推动“培优”工程实施。河南省各辖市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优势培育工作,其中县域工作被列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age]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对“培优”工程的实施也进行了新的谋划。”张青华介绍,在河南省下一步的“培优”工作计划中,一方面将不断健全和完善“培优”工程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多部门协作力度,启动一批联合开展的“培优”工作,进一步增强“培优”工作的合力;另一方面,河南省还将积极推动集聚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构建知识产权联盟,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促进产学研结合,以知识产权资源为核心,不断增强集聚区向心力,促进产业集聚,实现集聚区科学发展。

 “今后,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将进一步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选择具有河南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精心打造更多知识产权优势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产业特色园区,培育更多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青华强调。


  四川:服务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重大决策下,四川克服了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以制定实施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主线,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事业获得快速发展。”3月29日,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峰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8年,地震灾害给四川带来重创。在灾后重建中,知识产权对四川经济的恢复起到重要推进作用。黄峰表示,近年来,四川通过深化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提升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大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目前,四川已经形成50家国家级、384家省级、298家市州级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十一五”期间,四川省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4.1919万件,是“十五”期间的4.98倍,授权量2.4831万件,是“十五”期间的5.06倍。成都高新区和22个省级园区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万件,有力促进了四川省重点产业园区快速发展。此外,专利产品还有效提升了四川省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四川省第一批172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在试点期间实现专利产品销售收入171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3.6%。
 
  黄峰向记者介绍到,为帮助企业应对各种知识产权纠纷,四川还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指导成都市家具商会、成都汽摩协会、井研农机协会等行业组织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为五粮液、四川大学、宜宾丝丽雅等单位开展省内外专利维权提供意见;在东汽、长虹、升达、康弘药业等企业应对国外知识产权纠纷时出谋划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推进四川省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在优势特色产业拥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精特新的重点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这是四川省下一步全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峰对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未来充满信心。


  武汉: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知识产权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一五’规划预定目标全部实现,知识产权对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3月29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对武汉所取得的成绩一言概之。

  据董宏伟介绍,2010年,武汉组织开展了2011年至2020年战略纲要的制定工作,并组织协调市版权、工商、农业、发改委、法院等部门开展了相关子战略的研究制定。战略目标明确提出,用10年的时间,把武汉市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强市,并确定了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着力点,以全面提升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中的主体地位为关键点,以大力促进武汉科教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与经济优势为落脚点的3大战略重点及11项具体战略措施。

  在董宏伟看来,2009年底,国务院批复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全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知识产权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可与此衔接起来。2010年,武汉制定了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和推进计划,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局武汉专利巡回审查站,成立武汉光谷知识产权交易所。在多方努力下,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平台建立,中信银行等5家银行与东湖高新区23家中小型科技企业签订了4.84亿元贷款协议,实际放款近2亿元。在2010年11月2日的光博会知识产权论坛开幕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东湖高新区授予全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牌匾。

  作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以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统筹协调者,从2010年底到现在,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执法部门和区级政府的认可。行动之初,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及时拟定《专项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组织了两次全市规模的联合执法行动,收获颇丰。

 面对未来,董宏伟坦言:“在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先后聚焦武汉时,武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需求不断提高与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矛盾也日益显现。只有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武汉市的知识产权工作才会站在新起点上,获得新的发展。”


  长沙:知识产权助推产业高端化发展

  “产业发展是一切城市发展的基础,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只有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加快产业高端化,才能更切实际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其中,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引领作用。”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彭民安3月29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谈到。

  彭民安介绍,2010年,他们会同市统计局对全市2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大普查,对144所驻长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深入全市10大工业园区开展问计活动,了解了园区知识产权情况。这些扎实地摸底工作,使他们了解了企业的需要,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为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近年来长沙市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5大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涵盖9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万条有效专利信息,整理归类失效专利2540万条。依托该平台,对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重点企业进行专利产品预警分析,大大节约了企业研发成本,提升了研发质量。[page]

  彭民安表示,企业是知识产权工作最重要的主体。为此,长沙以“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年”为载体,着力在培育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上下工夫。对于没有申请专利的企业,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激励,对零专利企业首个发明专利申请给予最高补助,组织知识产权专家、中介服务机构与“零专利”企业对接,使得一大批企业实现专利申请零的突破。在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的培育上,成效显著。33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010年提交的国内专利申请达2125件, 实现产值1814.7亿元,实现利税566.1亿元,更涌现出三一重工、中冶长天等知识产权工作突出的企业。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沙较早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政合作机制,协调长沙银行、浦发银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产品,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7亿元。推动133个知识产权项目与风投资本融合对接,实现签约8.5亿元。

  对于已取得的成绩,彭民安并未满足,面对“十二五”的新起点,他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力量突破若干新兴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在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重点产业中发挥好支撑引领作用。与此同时,长沙还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助推一批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使得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意识到知识产权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中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向利 张海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