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动态 > 国内知识产权动态 > 辽宁大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辽宁大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4-27 20:20:03 人浏览

导读:

辽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情况的报告,提出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科技局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落实整改工

  辽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情况的报告,提出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科技局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落实整改工作。日前,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一是调整创新活动空间布局。

  编制实施了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创新管理体制,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大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典范。以新市区为核心功能区,以沈大和丹大线为两翼,按“V”字型调整优化创新活动空间布局,实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扇形辐射。全力推进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设计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入驻。加快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都市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创新基地和孵化平台。以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

  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半导体照明、数控机床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开展“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等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新一代数控系统、物联网关键技术等10个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与核心技术,开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重大产品,创造有效市场需求,全力培育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重点科技型企业为依托,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创新要素来连,将我市打造成东北地区开放式创新的前沿。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力度,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培育100家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要实现年均增长25%以上。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创造、转化和应用。

  深入实施《大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建设,重点在风电、光电子、数控机床、造船等优势领域实施核心专利创造和转化工程。加大发明专利和PCT专利申请补贴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要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研究落实鼓励产学研合作利益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激励的制度措施。实施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引进和培育工程,推进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在科技咨询与信息服务、技术交易和转移推广、科技企业孵化、专业技术培训、创业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和孵化创新企业的能力,到2015年,全市孵化器超过40家,孵化场地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专业孵化器的比例占50%以上,孵化成功率达到10%。

  四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以光电子、数控、生物医药等专业孵化器为载体,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手段,加快创新人才团队的引进与培养。充分利用好海外学子创业周、人才洽谈会及出国招商洽谈会等活动与形式,积极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关键技术持有者等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以领军人物为核心、团队结构合理的若干技术创新人才团队。加大科技奖励力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研究修订《大连市引进人才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分类标准,提高补贴额度。研究出台《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2011年计划选拔100名左右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较大培养潜力的领军人才。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1年计划培训急需紧缺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万名。优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由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应用和创新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扩大职称评委库规模,加强评委会管理,改革评审流程,构建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评价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需求调研和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提高人才公共服务水平。

  五是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实施科技特派、风险示范、联盟搭建等行动计划,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风险示范,建立涵盖水产、畜牧、蔬菜、花卉、水果五大产业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海珍品健康养殖、特色水果选育等种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科技队伍,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制定实施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建立“财政保障、三权在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考评制度、培训制度和“三员”进村制度。2011年,在全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建立农业信息站;重点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项,畜牧业、种植业的优良品种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60%以上。通过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和举办科技大集、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以及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有效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六是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

  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在编制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将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列为市政府对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加强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成立自主创新政策实施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协调合作工作制度、科技政策落实统计制度和科技政策辅导员制度,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重点产业和企业汇聚。研究设立大连市科技投融资引导资金,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增强政府投入调动社会投入的能力,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积极开展银企合作与对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制。(记者 任达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