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类型 > 担保债权 > 破产和解后担保债权怎么处理

破产和解后担保债权怎么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0 19:34:24 人浏览

导读:

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宣告企业破产,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债务人可以通过债权人会议,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问题达成协议,法院审查认可后中止破产程序,这就是“破产和解”,那么,破产和解后担保债权怎么处理?下面请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宣告企业破产,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债务人可以通过债权人会议,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问题达成协议,法院审查认可后中止破产程序,这就是“破产和解”,那么,破产和解后担保债权怎么处理?下面请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一、破产和解后担保债权怎么处理

  《企业破产法》规定: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自人民法院裁定和解之日起可以行使权利。依据这一规定,无论法院是直接裁定和解还是在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破产前裁定和解,担保债权的权利人均可以行使其权利。该权利行使的内容应当是请求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进行处分、变价和优先受偿等。

  当担保债权的权利人向管理人或者债务人提出行使其权利的请求时,管理人或者债务人对权利人的权利行使请求如果有异议,或者虽然没有异议但不配合其请求执行的,担保债权的权利人可以在裁定和解的法院对债务人提起诉讼。

  二、破产和解的生效要件

  1、破产企业在提出破产和解时,必须提出债务的清偿方法等破产和解条件。关于和解条件的内容,要保证债权人之间的平等,这是因为,破产和解既然是由法院进行的破产处理之一,那么,债权人平等的理念当然要起支配作用。能成为该平等适用对象的人只限于一般的破产债权人。

  2、破产和解的提供人或第三人没有遵守破产和解条件而向特定的破产债权人提供特别的利益时,将被视为无效。

  3、破产和解方案提出后,法院应对该方案是否由有资格的人提供或是否在规定的期间内提出等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时还要判断是否存在法定驳回事由。

  4、对于通过了法院审查的破产和解计划,还需交付债权人会议表决。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日期由法院作出决定并公告,该召开日期必须在一般的债权申报之后。不过,在有特别申请时,法院可以合并会议召开日期和债权申报日期。在会议上有表决权的仅限于一般的破产债权人。破产和解提供人应在破产和解的召开日期到场提供破产和解方案。这种提供的含义,应是向债权人提供破产和解契约。所以,在会议上由法定多数债权人表决认可破产和解条件的话,可以理解为这是债权人方面对破产和解契约的承诺。认可破产和解的要件是,持有表决权的出席会议的债权人过半数,而且其债权额必须得到持有总债权额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债权人的同意。

  三、破产和解与破产重整的异同

  (一)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的共同点:

  1、都属于强制性的集体程序,即在通过和解协议或重整计划时,表决方面均以多数通过为原则,并且一经通过和解协议或重整计划对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

  2、二者的生效均以法院批准为必要;

  3、二者成立的结果都会在客观上使破产债务人免受破产清算,而会使债权人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失等。

  (二)破产和解与破产重整的差异:

  1、具体的目的不同

  从实质上说,和解制度与破产清算制度一样,其目的重在清偿,和解制度只能消极地避免债务人受破产宣告或受破产分配的结果。而重整的目的在于积极拯救,特点是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债务人,可以防止破产造成的失业以及资源浪费,减少社会震荡;

  2、适用对象有所不同

  和解程序既适用于自然人,也适用于法人及合伙等。而重整的适用对象主要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债务人及有再建价值的企业;

  3、申请人与利害关系人不同

  和解申请权只能由债务人行使,债权人不能申请,法院也不能依职权开始和解程序。而重整程序开始的申请人的范围则比较广泛,不仅债务人而且债权人、债务人的股东也可提出;

  4、效力范围不同

  根据各国的和解制度,和解协议经法院认可后,仅对无担保的债权人产生效力,而对于别除权人则一般不生效力。而重整则不同,对所有的债权人,包括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产生效力,担保权人不得依一般的民事程序行使担保物权,必须依法申报债权并参加重整程序,其担保物权的行使或债权的受偿必须按重整计划的规定。此外,重整程序的成本和程序时间也要超过和解程序。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破产和解后担保债权怎么处理的相关法律知识,由上述内容可知,破产和解后,担保债权人可以行使他的权利,请求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进行处分、变价和优先受偿,如果债务人不配合进行的,担保债权的权利人可以在裁定和解的法院对债务人提起诉讼。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