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Q-T类罪名 > 侵占公司财产罪 > 营业员“帮助”他人骗取积分物品如何定性-关键看二人是否具有共同侵占公司财产的故意

营业员“帮助”他人骗取积分物品如何定性-关键看二人是否具有共同侵占公司财产的故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3-17 00:59:38 人浏览

导读:

案情:近年来,积分换取物品成为一种很流行的商品促销的优惠方式,有些熟悉积分换物品规则的公司内部人员开始琢磨利用管理漏洞侵吞公司财物。范某为某著名电信公司北京分公司(简称A公司)下属营业厅营业员,黄某是某私营电讯公司营业员。2005年上半年间,黄某使

案情:近年来,积分换取物品成为一种很流行的商品促销的优惠方式,有些熟悉积分换物品规则的公司内部人员开始琢磨利用管理漏洞侵吞公司财物。范某为某著名电信公司北京分公司(简称A公司)下属营业厅营业员,黄某是某私营电讯公司营业员。2005年上半年间,黄某使用虚假的某著名手机公司北京分公司(简称B公司)的空白介绍信和某人的身份证领取积分物品,范某没有要求黄某出示本人身份证,也没有核实介绍信的真假,更没有当场拨打B公司的电话核对兑换事项,还亲自填写黄某提供的空白介绍信,如此这般先后四次骗取B公司在A公司的消费积分,兑换手机充值卡、上网卡及移动电话等物品,价值人民币35万余元,事后范某收受黄某给她的“加班费”5.5万元。

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的被告人黄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范某的行为只是业务过失,因为范某没有共同侵占财物的故意。

第二种意见认为,范某、黄某通过行为默契,利用范某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占公司财产,具有共同侵占故意,应当定性为范某、黄某职务侵占案。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范某是否具有与黄某共同侵占公司财产的犯罪故意,是本案定性的关键。笔者认为,范某、黄某具备共同犯罪的主观意思联络。

第一,范某、黄某属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通常认为,有无意思联络是认定共同犯罪故意的前提。按照共同犯罪意思联络形成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对于事前有通谋的故意犯罪在主观共同故意方面很容易认定。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在刚着手实行或者正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共同故意的共同犯罪。这种犯罪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多属于临时勾结、一拍即合。本案中范某和黄某的行为就属于这种情况,二人均供述没有经过预谋,但是双方对对方的意图都是心领神会,并共同协力完成了侵占行为。

第二,犯罪嫌疑人范某完全背离公司的积分兑换业务要求,没有要求黄某出示本人身份证,也没有核实介绍信的真假,更没有当场拨打B公司的电话核对兑换事项,还亲自填写黄某提供的空白介绍信,这一切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都说明范某就是在利用职务之便,躲避公司的硬性程序规定,实现据公司财产为个人所有的犯罪目的。

第三,范某先后接受了黄某的现金“加班费”共5.5万元。范某作为营业员为客户正常办理业务是职责所在,不应当收取客户的加班费,即使是加班费也明显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因此,范某的加班费之说不能成立。那么,这笔现金的性质无疑就是范、黄二人共同侵占A公司财产后,范某分得的赃款。[page]

综上,笔者认为,范某和黄某在接收介绍信时即实现了犯意联络,虽然可能并不十分明确,但黄、范二人在第一次兑换积分得手以后,双方互相向对方发出“犯罪要约”,促成了后三次的兑换。二人均对实施犯罪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明显暴露了二人非法侵占公司财物的意图。但经过双方的相互试探,最终明确了对方的行为意图,通过默示完成了共同侵占公司财产的故意。

因此,笔者认为,本案中范某、黄某二人通过简单的犯意联络后,已经认识到双方都在为非法占有公司财产努力协作,并且明确认知到只要两人合作成功就能够将A公司的财产据为己有,在事实上也多次串通合作骗取侵占公司的财物,数额巨大,已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犯。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