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类型 > 犯罪种类 > 我国女性犯罪的现象和成因

我国女性犯罪的现象和成因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2 18:20:24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女性需要特别的保护,所以对女性犯罪我们也需要多加关注。本文中,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了我国女性犯罪的现象,并对女性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我国女性犯罪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参

  核心内容: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女性需要特别的保护,所以对女性犯罪我们也需要多加关注。本文中,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了我国女性犯罪的现象,并对女性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女性犯罪现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女性犯罪数量因而逐渐上升,不断增多的女性犯罪给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无论从生理还是从社会角度讲都属弱者,是受保护的对象,女性维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

  女性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已经成了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女性犯罪的成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因素:

  (一)社会因素

  1.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因素导致女性犯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进入了社会的所有阶层和行业,她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转型期里,出现了许多管理的漏洞,给一些不法分子从事贪污、侵占、诈骗、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者以可乘之机。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大批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中心企业,有些因环保问题被关停并转。随之而来的是大批职工下岗失业,而女职工则首当其冲,她们的生存面临很大困难,生活没有着落,甚至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非常困难,这其中有些女性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而进行诈骗、盗窃、抢劫等活动,或是从事皮肉生意,自甘沦落。

  2.贫富差别、城乡差异导致女性犯罪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社会分配还不能按需分配,贫富差别、城乡差别还比较大,因而,一些农村女性以及生活比较贫穷的女性就有可能会为财而铤而走险。

  3. 社会腐败现象的消极影响导致女性犯罪

  潜规则盛行,歪风邪气致使现如今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非常的直观和强烈。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恶习风行。少数政府官员、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金钱引诱致使某些女性私欲膨胀,疯狂敛财,从而满足自己不劳而获,直接致富的欲望。

  4.就业压力的原因导致女性犯罪

  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就业艰难等在女性犯罪人员中占较大比例,而犹以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所占比较较高。她们普遍的文化程度较低,大多为初中以下,甚至是文盲。就业局势日益严峻,就业人员人满为患。而很多企业在招工中的重男轻女以及重容貌轻素质的做法也人为地加剧了女性就业的竞争压力,有些企业在减员时也多是先裁女工,下岗女工的再就业机会大大低于男性。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在就业问题上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压力。生存立足艰难,许多远离贫困的家乡到城市谋生的打工妹由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得到保障,为生计所迫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暴力促使女性犯罪

  在女性的某些犯罪中,家庭的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究其根源:一是有些女性没有经济来源,经济上不独立导致其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经常遭受丈夫的打骂。二、丈夫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为丈夫是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可以随便打骂。女性在遇到家庭暴力,最初的容忍都是源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怕丈夫报复、怕亲友、领导知道。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时,便采取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据有关部门调查,23.6%的女性曾向娘家及亲朋好友或有关机构求助过,但被求助者有15.6%采取不管或者劝其不要伸张的态度。这种不被扼制的家庭暴力,终因施暴者有恃无恐而变本加厉,使受虐女性在积愤难消的情况下,走向疯狂报复的极端。

  2.婚姻和感情危机促使女性犯罪

  婚姻和感情危机很容易使女性挺而走险,或者是产生消极思想,在婚姻和感情方面,女性往往因处于受侵害地位,有的是当自己为了感情付出很大牺牲却没有得到对方相应的回报时,就会产生报复的心理。有的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婚姻,但以其自身的劣势地位又难以改变自身处境,在经过几次三番的痛苦挣扎后,萌生了除之而后快的冲动而采取极端手段。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感情不和,无人与之进行必要的沟通,长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状态,无法溶入社会,无处宣泄感情而形成自闭性 。事实证明,婚姻不美满、经常挨打受气的妇女更容易铤而走险。她们在被男人遗弃、背叛后,委屈、愤恨,对男人和社会进行报复,孤注一掷地选择极端的方式,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个人因素

  1.文化层次较低,法律知识淡薄导致犯罪

  一些女性受到的教育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更是淡薄,导致分析是非能力不强。在一些日常纠纷或矛盾发生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利,而是为争一口气意气用事。有的酗酒后寻衅滋事,有的因债务纠纷,有的报复心理较强,继而厮打,结果导致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将自己陷入囹圄。

  2.膨胀的私欲诱发犯罪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拜金主义、唯利是图成为一些人的信条,个别人认为有钱就行,道德和金钱的砝码出现了偏差。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受金钱驱动。据统计,95%的女性犯罪直接或间接与钱财有关。由于女性的虚荣心较强,常不满足于现状,最后不惜采用犯罪手段来实现自己的金钱梦。

  3.急于脱贫致富走向犯罪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农业生产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以人为主的重体力的人海战术,农村剩余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其中尤以女性为主。她们由于普遍存在受教育不多,文化程度较低,无一技之长,除了从事服务行业外,自谋生计的能力不强。城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对她们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4.感情盲从而犯罪

  女性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感情盲从而犯罪,这种感情包括爱情、亲情、友情,这也是女性犯罪以共同犯罪为主的主要原因。如禁不起家人或老乡的请求,为望风或转移财物所有人的视线,配合家人或老乡实施盗窃;禁不起男友的劝说为了男友挪用公款贪污等。[page]

  5.理智盲从而犯罪

  这主要体现在诸如故意伤害等侵犯人身权利的女性犯罪中。由于女性易激动,不善于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感情,遇到问题易走极端,最终导致犯罪。总认为人人为我敌,每个人都看不起她都要欺负她,形成狭隘、猜疑、嫉妒、偏执的性格特征。人格扭曲而产生犯罪欲望。

  6.精神空虚导致犯罪

  当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一些妇女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由于妇女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尤其是农村妇女,使得这些妇女不知道如何打发空闲时间,精神极度空虚,从而引发犯罪,比较常见的是赌博犯罪和毒品犯罪。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