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侵权 > 电子科技 > 频发质量事件 数码相机“速度竞赛”深藏质量隐忧

频发质量事件 数码相机“速度竞赛”深藏质量隐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5 03:11:46 人浏览

导读:

从1997年开始起步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已经连续十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50%以上,高于全球数码相机市场22%的整体增长水平。在数码相机市场高速扩张过程中,新产品新机型推出周期不断加快,各种性能参数被屡屡刷新,名目繁多的新功能不断涌现。数码影像
从1997年开始起步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已经连续十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50%以上,高于全球数码相机市场22%的整体增长水平。在数码相机市场高速扩张过程中,新产品新机型推出周期不断加快,各种性能参数被屡屡刷新,名目繁多的新功能不断涌现。数码影像技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让许多消费者迷失其中。屡屡发生的数码相机重大质量事件仍然历历在目,技术的过快更新换代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名目繁多的附加功能偏离产品品质,技术、价格、服务的不透明令人对其渐失信心。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正在酝酿数码相机的盛世危情。 频发质量事件深陷投诉漩涡 在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上键入“数码相机 质量问题”的关键词,可以查询到118万条相关信息;键入“数码相机 投诉”则可以搜出154万条相关信息;如果键入“数码相机 集体投诉”也会弹出75万多条消息,其中柯达、佳能、奥林巴斯、松下等品牌均一度深陷于集体投诉…… 近年来,因数码相机业质量问题引发的群发性、规模化的消费纠纷层出不穷,而且有逐渐蔓延的趋势,市场上销售的各大品牌基本上无一幸免:2005年10月突然爆发的CCD事件终结了日系数码相机的质量神话之后,索尼、佳能、富士、尼康、奥林巴斯、理光等20多个日系品牌100多个型号的产品均深陷其中;2006年发生的柯达问题相机事件虽经中国消费者协会强力干预,但仍不能冰释消费者心中的疑愤;2007年3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由于显示屏黑屏,镜头无法伸缩,曝光过度,均匀度、白平衡不正常、出现质量问题或存在质量缺陷的相机退货和更换难,维修费用过高、经销商不提供产品检测报告等原因导致的数码相机投诉率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51.76%;2008年,相继发生多起集体投诉,先是松下LS70质量门事件,后是数百名消费者发现三星L50、L60、I5、I6、蓝调i85、S500、S600等多个型号的产品出现横纹现象;2008年3·15期间,大连市工商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正在使用的数码相机中有12.1%曾经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故障问题,比日常耐用家电产品出现故障的比例高出1至2倍,主要集中表现为液晶屏幕不显示、闪光灯不亮、成像色差、无法开机、死机、镜头不伸缩、曝光过度、机身脱漆、按键不灵、屏幕亮点、内存卡无法读取等等。 许多消费者不禁感慨:动辄数千元一台的数码相机,好像一夜之间就成了易损的“快速易耗品”,其原由究竟何在?产品更新过快质量问题凸现 与数码相机高投诉相比,各大品牌的新品推出速度也像比赛一般疯狂地加速,一般品牌每年推出的新品数量均在8-10款左右,其根本目的就是抢占市场占有率,将品牌利益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变现。“导致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一是研发时间上的缩短,二是控制生产成本来应对厂商之间升级的价格战,直接导致了数码相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这些高精度的数码产品一旦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质量缺陷,像CCD事件、LCD事件等等,这也是最近两年来数码相机产品质量危机高发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某品牌北京事务所所长不无忧虑:“近年来,厂商虽然在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但同时也在走着一条透支诚信的危险路径,可能一个型号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就会使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起来的品牌轰然坍塌,相机生产厂家该敲响警钟了。”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对于用户而言,数码相机不需要这么快的更新频率,产品更新速度过快已经让用户无所适从,并且过快的更新速度可以掩饰产品的某些缺陷,可以很容易地、不断地将用户当成试验品。技术创新乏力危机开始浮现 不可否认,在2002年数码相机产品市场刚刚形成的时候,不断涌现的以新技术为依托的新品,尤其是日本企业所推出的各种新品,确实让尚停留在胶片相机时代的中国消费者眼前一亮。 后来,随着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呈爆炸式疯狂发展,技术创新后继乏力的行业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自2005年起,在数码相机领域稳居世界榜首的日本,专家发现数码相机行业开始出现技术创新停滞的现象;当像素之争、变焦能力、防抖等核心技术发展基本尘埃落定之后,市场主流产品的技术主攻方面开始转向外观、无线传输、有声短片、LCD面积等非核心技术方面;市场同质化甚至功能和外观都极为接近的产品在市场上大面积出现…… “如果把LOGO磨掉或遮挡起来,单纯从外观和技术参数来判断,你很难判断出手中这款产品到底是哪个品牌的,因为外观上太接近了。当然,厂家经常拿什么美学潮流、设计潮流等出来说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看到有好的外观就一窝蜂地上呗。这种现象在卡片机、消费级数码相机这个层次上就非常多。比如,前几年卡西欧推出过一款外观很吸引人的S600型产品,现在你可以在市场上看到不下20款跟它外观非常接近的产品。所以,现在动不动就说潮流,其实就是跟风,大家都拿不出什么新的创新性技术了,只要有一家有个市场亮点,所有的品牌就一起上。说到底,还是在核心技术上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就把这些边缘化的功能放大宣传,炒作成市场亮点来吸引甚至蒙骗消费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因缺乏技术创新而导致的产品严重同质化现象,从事多个品牌地区代理的王先生也感觉很惶然:“上新品的时候,厂商肯定告诉你什么是最新的亮点和卖点,刚进完货,发现满大街的产品都有同样的亮点或卖点,让人哭笑不得。” 缺乏技术的创新,严重同质化的产品,正一步步把数码相机推向危险的边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