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常识 > 消费者协会 > 搭建信息沟通无障碍的桥梁

搭建信息沟通无障碍的桥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5 13:43:55 人浏览

导读: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对残疾人、老年人以及边远地区贫困人口等而言,使用信息技术尚存诸多障碍。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国际电信联盟将今年的主题定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其目的是消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对残疾人、老年人以及边远地区贫困人口等而言,使用信息技术尚存诸多障碍。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国际电信联盟将今年的主题定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其目的是消除横亘在残疾人面前的信息技术数字鸿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据估算,目前全世界的残疾人口已经超过6亿,而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大约有8300万左右残疾人。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副主任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无障碍就是要使所有人,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残疾人、老年人,或者边远地区贫困人口,都能够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如今,信息无障碍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信息无障碍都非常重视。我国当前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何搭建信息沟通无障碍桥梁,让广大残疾人便捷地获得信息,帮助他们密切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目前,全球正在从工业型社会步入知识型社会,信息技术则是知识型社会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信息技术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19世纪,电视技术开始崭露头角。20世纪,卫星、光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更是层出不穷。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小,运算处理信息的功能却越来越强。如今,信息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在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周都有所突破。人们已经有了基于互联网的广播技术,有了个人的博客、卫星广播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技术,人们获取、交流信息的技术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约有3.7亿,移动电话用户约有5.5亿,互联网上网人数迅猛增加,超过2亿,位居世界第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各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数字鸿沟问题凸显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健康人和残障人士之间信息获取和信息使用上的差距,产生了所谓的数字鸿沟。残疾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被信息社会边缘化,对我们构建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人士在2007年我国举办的信息无障碍会议上坦言:一方面,我们很高兴看到全球信息技术在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痛心地看到整个社会正被日益分裂成两个群体:一边是拥有并可以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福利的群体,这一部分人越来越富有;另一边是没有或者是只有有限的机会接触到信息技术的群体,他们越来越遭受贫穷的困扰,被这个社会边缘化。其中,受影响最深的群体就是身体有残疾的人士。
对于那些残障人士来讲,由于他们身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轻松、自如地接受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好处。据估算,在全世界大概有10%的人口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疾,我国的残疾人大概占总人口的6%,达8300万,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社会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像正常人一样享受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
信息无障碍举世关注
目前,国际社会非常重视信息通信无障碍的解决。2006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一公约为政府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和残疾人组织在从事信息无障碍事业方面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方向。
来自联合国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决议和文件从宏观角度对信息无障碍概念进行了描述,它们准确阐述了信息无障碍工作应努力的目标并提出一些实施原则。联合国秘书长向第54届和56届联合国大会递交了关于世界行动纲领实施问题的进度报告,报告指出要特别关注科技进步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在2003年至2005年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上提出的《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在国家信息通信战略方面,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的特殊需要”,要“鼓励设计和推出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服务,使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方便地并以可承受的价格进行使用,并在通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和辅助性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推动下,促进开发适合这些群体需要的技术、应用和内容。”
目前,实现电信业务的普遍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制定电信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普遍服务和电信资费的改革”的报告中,将电信普遍服务定义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服务,而且服务质量和资费一视同仁”。
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国际电信联盟(IUT-T)的有关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关于无障碍接入电信服务(主要是为聋哑人提供文本通信)的课题研究;欧洲电信联盟(ETSI)下设的人机因素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为电信设备及电信业务提供关于人机接口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人的特殊需求(例如年长者和残疾人)。
可以说,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为世界各国信息通信无障碍技术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陆续由政府支持开展研究,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比如,英国《反残疾人歧视法案》要求网站必须实现无障碍,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等都在制定政府网站无障碍方面的法规,意大利也在制定本国的网络、硬件、软件方面的标准。部分国家已经或正在开展信息无障碍立法工作。
国内发展成效初显
20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在2006年正式公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目前,中国政府已签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甚至消除残疾人之间、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障碍,使残疾人能够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是新时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国互联网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表明了我国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信息化是现代社会更多依赖知识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求重视信息化。信息化的本质内涵是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为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发展,就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包容度的、一个人人都不落下的、人人受益的信息社会。
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开展目前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杨?、吴英桦介绍,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研究单位和生产部门为落实信息无障碍的各项原则要求而投入了相应的物力、人力和其他资源,目前已经在基础理论研究、标准化研究、社会推广、产品制造、社会信息基础信息建设和专用服务提供等不同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其中很多成果都是针对国内用户的实际需求展开的,初步为国内今后实施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无障碍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悉,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已经从单纯的重要性研究向信息无障碍的本质属性以及价值链的研究方面转化。在标准化研究方面,目前针对整个信息无障碍的标准化体系,以及部分与身体差异人群有关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这包括无障碍上网、电信终端的无障碍要求等。国内以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目前只是根据一些现有产品的水平做了一些规范,这些研究工作只是初步的尝试,要达到真正能够影响国内信息化建设并解决广大用户实际需求的水平,还要经过逐步的推广和不断地实践检验。
信息无障碍任重道远
据悉,目前适合国内需求的信息无障碍理论体系仍不完善,研究更多集中在其重要性方面。虽然对不同人群有了初步的划分,但对特定人群的工作内涵、涉及范围、实施重点等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总体的规划。由于参与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各方面力量比较分散,还不能形成很好的合力。能够促进信息无障碍良性发展的产业机制还没有形成,这是目前实际工作深入开展的最大障碍。如果不能解决好用户、服务、产品、研发各个环节之间协调运作,不能形成良性正常循环的问题,就不能改变目前信息无障碍工作“更多依靠输血而缺乏造血机制”的状况。
另外,国内的信息无障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推进机制,比如无障碍上网涉及到专用计算机及辅助产品、辅助上网软件、网站的无障碍化设计以及无障碍程度评估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由一些单位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推进,这些单位的实力还不足以将这些服务或产品推广到千家万户;而且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更增加了推广的难度,迫切需要政府或行业组织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机制,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目前,最为迫切的就是做好整体的工作规划,尤其是战略层面的规划,形成统一的协调机构,逐步推进实施。操之过急会使得整个工作流于形式,并破坏其长远的发展潜力,反而会得不偿失。杨?强调,信息无障碍工作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离其真正要达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