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常识 > 消费者协会 > 确保安全从办卡开始 信用卡时代个人信息要加倍细心保护

确保安全从办卡开始 信用卡时代个人信息要加倍细心保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5 12:40:31 人浏览

导读:

从未办理过信用卡却被银行告知已经欠款,这种蹊跷的事情是否会发生?答案是肯定的。如今,互联网上提供免费申请信用卡服务的广告铺天盖地,有的仅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即可,这也使得安全问题随之而来,一旦自己不慎泄露了个人信息,就有可能酿成苦果。都是个人信息泄露
从未办理过信用卡却被银行告知已经欠款,这种蹊跷的事情是否会发生?答案是肯定的。如今,互联网上提供免费申请信用卡服务的广告铺天盖地,有的仅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即可,这也使得安全问题随之而来,一旦自己不慎泄露了个人信息,就有可能酿成“苦果”。都是个人信息泄露惹的祸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了有不法分子在获得他人身份信息后,恶意申请信用卡透支的案例。 今年3月,发生在上海龚先生身上的事就是一个例子。龚先生的朋友以自己身份证丢失为由,向其借身份证租房用,其实是因赌博身无分文,要借龚先生的身份证办理信用卡透支用。 这位龚先生的朋友骗得身份证后,就将该身份证复印件交由同伙,由其委托某公司申请办理了一张以龚先生为申请人的中信银行信用卡,并用该信用卡套现12800元。直到今年7月19日,龚先生接到中信银行的电话,称其1.3万元的贷款已经到期时,龚先生才意识到出借的身份证已惹来祸端。 不久前,西安某市民接到某银行的报案警告函,被告知其申领的信用卡已经拖欠透支款项本息超过1.6万元。该市民惊诧不已,后来经查证,原来该卡系他人盗用其身份证件所办,银行保存的办卡资料中的联系地址、手机、固定电话、工作单位和职务均非该市民的真实信息。 2005年美国4000万张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出了网上信用卡黑市交易,让人不寒而栗。一些专职网络罪犯还利用账户资料,制作虚假的电子邮件,群发给更多目标人群,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 在一些国内的信用卡论坛中,记者也发现很多求购信用卡个人资料的广告贴,个人信息在这里被当成一种商品被买卖,如此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真的不言而喻了。不要太寄希望于银行审核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个人申领银行卡时,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经发卡银行审查合格后,方能开立记名账户。也就是说,银行在接受申请审核资料时,必须核对申请资料是否与申请人一致。 但现实中这种审核很难确保安全。某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也承认,与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相比,信用卡的审核较为宽松,因为信用卡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小,而业务量又很大,如果每张卡都需要银行工作人员面访、上门、入户,那样的成本会非常高,对银行来说是不现实的。 当然银行也不会完全不作为。银行也在努力通过多方位的后台审核来减少漏洞,堵住虚假材料。据了解,有的银行在对信用卡申领人进行个人资料审核时,不仅要致电申请人本人,还要致电申请人亲属核实情况;有的还会向申请人工作单位的行政部门确认申请人的真实身份。还有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信用卡的风险控制更为严格,在网点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当面核对申请人提交材料的原件,拒绝只提供复印件的申请人。确保安全 从办卡开始 信用卡的办理途径很多,网上申请、上门办理,街头办卡也常见,而且经常以“好礼”相送,很吸引人。有专家表示,在临时摊位办理信用卡固然方便快捷,而且还有精美礼品相送,但个人信息的安全着实令人担忧,且这类临时摊点对事后维权很困难。所以,办理这类业务,还是亲自去趟银行,在正式窗口办理比较保险,对于需消费者本人签名确认的书面文件要仔细阅读后方可落笔,避免因粗心大意而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该专家还表示,信用卡业务员上门服务,首先要确定该业务员是不是银行人员,有的不法分子会假借银行业务员的身份来骗取用户信息。为确定其身份,我们可以向该业务员询问他的工号,然后打电话给该业务员所在的银行网点询问是否确有此人;在网上申请办理信用卡时要确保网站的合法性,避免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信息。最好到正规银行的网站直接申请,不要随便相信那些来历不明的网站,谨防网络诈骗。 一位信用卡专家告诉记者,提供个人身份复影印件申办银行卡时,建议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例如:“仅供申办银行卡用”并盖章,以防止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另外,勿将银行卡相关资料,包括:银行卡号、启用日、到期日、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告知他人,请勿随意让卡片离开身边。当您接获可疑电话,要求提供个人资料时需特别谨慎,应要求对方留下姓名、电话及机构名称等。 民生信用卡中心人员提醒,因搬家、工作变更等因素而欲更改账单寄送地址时,应及时与发卡银行联系,以保证信用卡资料的安全,并务必本人亲自去发卡银行办理,不可委托他人代办。 一位信息安全专家表示,用户在网上交易时,也要小心病毒木马程序,因为这也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外泄,并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失。尽量到一些专业大型的网站进行电子支付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