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真伪难辨 网络慈善面临规范难题

真伪难辨 网络慈善面临规范难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20:38:46 人浏览

导读:

近日,一个名为为爱接力,我愿献身的帖子出现在猫扑网的论坛上,发帖人自称是河南省洛阳理工大学学生,要为初中同学病危的父亲求助。帖子发出后,跟帖数量多达300多条,不少网友纷纷质疑其真实性,更有网友直言其是卖身救母的翻版,网络慈善孰真孰假又一次引起了民众的
近日,一个名为“为爱接力,我愿献身”的帖子出现在猫扑网的论坛上,发帖人自称是河南省洛阳理工大学学生,要为初中同学病危的父亲求助。帖子发出后,跟帖数量多达300多条,不少网友纷纷质疑其真实性,更有网友直言其是“卖身救母”的翻版,网络慈善孰真孰假又一次引起了民众的关注。
●网络慈善遭遇现实尴尬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灾民需要救济,有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救助,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关怀。笔者在网上调查发现,网易、雅虎、天涯等比较大的门户网站上专门设有求助或救助专栏,寒门学子、重病患者等纷纷利用网络这个公开的平台发帖向公众求助,每个帖子的点击率都上百人次。而回帖的内容则是看热闹的多,伸援手的少,仅有小部分网友表示同情,愿意提供帮助,大部分网友抱着观望态度甚至提出质疑。
广州大学大四学生张茗告诉笔者,去年12月她在网易论坛发出一份筹集捐款修建山区学校的帖子,几天下来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封邮件和300个电话,其中咨询和质疑真实性占了大部分,她只好不断地重复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迫于网络压力她不得不宣布停止筹集资金。“在网络上做善事真的很难,大家都怀疑你是不是在撒谎,都把我当骗子了。”张茗说。
此外,不少专门从事助学的民间团体网站也遇到类似烦恼。广州心桥助学团团长透露,建立心桥助学网站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联系山区学生的捐助人,网站得到了网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被大批网民冠上“借网络慈善做幌子”的恶名,河北正规民间慈善组织“402爱心社”也被大部分网民定为“打着爱心的幌子收敛钱财的非法组织”。
另外笔者发现,国内各大购物网站几乎都有公益慈善店铺,买了店主的东西,店主会拿出一部分作为善款,像淘宝网的“爱心专区”、上海“茶得利”的茶币换购,不过不少网民普遍认为购物网的行为有很高的作秀成分。
网络慈善遭遇着现实的尴尬。据新华网调查,超过七成(73.43%)的读者表示从不参与网络慈善活动,两成(22.38%)的读者表示偶尔参加网络慈善活动,经常参加的人仅有4.20%;同时,近三成(29.86%)的读者表示从不相信网络慈善的真实性,近五成(47.22%)的读者需要有一些可靠的证据才能相信,而完全相信网络慈善活动是善举的受访者仅有6.25%。
●网络慈善真伪难辨
“不敢再冒傻气了,都不知道是真是假。”曾经捐助过一个身穿名牌、腰别手机的“穷学生”的陈先生在发现事实真相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像他这样因为行善而被骗,从此对网络慈善讳莫如深的网民,并不在少数。
随着“卖身救母”的捐助纠纷等种种争议事件发生,人们对网络慈善的信任度逐渐下降,不少网民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慈善像是雾里看花,信息鱼龙混杂,难以甄别真假又无权、无法展开调查,伸出援手往往会被欺骗,所以宁愿袖手旁观。
专家指出,网络作为新的慈善平台,有着其他媒体难以媲美的便捷性和交互性,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不受地域空间人群限制,广泛发动慈善资源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当前社会救助中一些不足。不过由于网络本身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它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大打折扣,网民在参与网络慈善的同时会被重重陷阱包围。另外,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一旦缺乏有效监管,网络慈善往往会成为不法之徒进行欺诈的手段和工具,因此网民普遍担心爱心捐献会落入骗局。
同时专家解释,网民的善心很纯粹和脆弱,被欺骗的次数多了,在心理上会对网络慈善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感到麻木,他们因分不清孰真孰假才会对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质疑和谩骂。
●网络慈善受到双重质疑
尽管有专家指出网络慈善的矛盾境地在于:不夸大事实则无人问津;夸大事实,则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对于闹得沸沸扬扬的“卖身救母”事件,不少网民依然认为爱心演变成悲剧的原因在于事实的夸大和善款的监督流向问题。
北京大学政治管理学院的张教授说,网络慈善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民间和官方的双重质疑,它发起的救助属于民间私募行为,募捐的发起者不具备发起募捐的法律资质,而法律上对网络慈善的规范还是一个空白点,一旦缺乏有效监管,网络慈善就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欺诈的手段和工具。同时张教授指出,善款的监督和流向是网民最关心的问题,网络的隐蔽性让善款处于不透明状态,既敏感又最容易让人失去信任。
为此不少网民发出感叹,希望有一个机构,对民间个人捐款进行监管,定期公布账目,做到透明化公开化。同时网民希望,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应该建立一个中介组织,起蓄水池的作用,能调节捐款以使捐款到达最需要帮助的人手里。
●网络慈善期盼规范
面对网民对网络慈善越来越多的异样声音,社会学专家呼吁网络慈善应尽早规范。
北京大学政治管理学院张教授认为,网络慈善组织首先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承认,接受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同时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慈善行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以共同推进网络慈善的组织性、规范性和有序性。
另外张教授指出,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慈善的日常监督,考虑成立专门的网络救助机构,对民间个人捐款进行监督,这样不仅仅会保障网络捐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还能有效规避不法分子进行网络欺诈的伎俩。“网友们的爱心很纯洁,如何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来传递爱心,并保护脆弱而可贵的良善之心,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张教授说。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网络慈善在尚未得到官方认同的情况下最可靠的发展途径,就是挂靠正规的慈善组织,与正规组织签订协议,明确责权,由正规组织提出制约方案,实现第三方监管。这样既可以继续以网络组织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网络灵活、快速的优势,又可以消除网络募捐存在的弊端。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