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儿童安全座椅将设“安全锁”

儿童安全座椅将设“安全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18:40:35 人浏览

导读:

所有汽车的座椅肯定都是按照成人的身材设计的,但是,儿童甚至婴幼儿,其实一样是车内的常客。因此,一个问题就此凸现出来,没有专用的适合其身材的座椅,或者有座椅而车内没有适当的配套装置,儿童乘车安全如何保证?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作为车内对儿童最保命的安全设
所有汽车的座椅肯定都是按照成人的身材设计的,但是,儿童甚至婴幼儿,其实一样是车内的常客。因此,一个问题就此凸现出来,没有专用的适合其身材的座椅,或者有座椅而车内没有适当的配套装置,儿童乘车安全如何保证?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作为车内对儿童最保命的安全设施,车内儿童安全座椅一直没有相应的安全认证标准,其在国内的推广也一直很差。
日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李维菁告诉记者,我国首个《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目前已结束征求意见阶段,将于年底定稿,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实施。“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有关技术标准的空白,将会促进国内儿童约束产品的技术提升。同时,车内安全带标准也在同步进行修订工作,最终能够统一成为儿童座椅匹配接口标准。
急迫的需求
根据“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所谓“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就是带有保护带扣的织带或相应柔软的部件、调整装置、连接装置以及辅助装置,例如手提式婴儿床、婴儿携带装置、辅助座椅和碰撞防护,且能将其稳固放置在机动车上的装置。其设计是通过限制佩戴者身体的移动,来减轻在车辆碰撞事故或突然减速情况下对佩戴人员的伤害。
在“标准”的编制说明中,有一段关于儿童在交通事故中伤亡数据的描述:“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字,在我国2006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89455人;12岁以下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为4167人,所占比例为4.67%。其中,车内死亡的有683人,占儿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6.4%。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
而根据另一项调查,使用儿童安全装置,可以将儿童伤亡的比例从11.5%减少至3.5%,可有效将儿童受伤害的几率降低70%左右。
去年儿童节期间,本报曾对北京私家车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做了调查,发现很少有车主了解不使用儿童座椅的危害,直接购买了儿童座椅的车主只有不到10%。
有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几个私家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中,儿童约束系统的平均使用率仅5%左右,正确使用率不超过2%。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我国儿童约束系统的研究,制定关于儿童乘员安全保护的相关国家标准迫在眉睫。
李维菁告诉记者,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2003年就开始进行我国儿童约束系统标准及试验方法的研究工作,并于2004年正式向国家标准委提出立项申请。2006年,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立项。参与“标准”起草的既包括北京现代、大众中国等整车企业,又包括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一汽技术中心等专业汽车技术机构,还包括一些有技术实力的儿童约束系统生产商。多个机构的协同起草,保证了“标准”的适用性与广泛性。
5项硬性规定
李维菁告诉记者:“制定车用儿童乘员约束系统(CRS)技术法规,对于保障我国儿童乘车安全以及规范儿童座椅产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CRS法规实际上是规范儿童座椅生产的标准,对儿童座椅的设计、性能、材质和试验都有规定。”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轿车中都配备有儿童约束系统,同时对儿童约束系统以及在车辆中的安装固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法规,如美国的FMVSS213标准、欧洲ECER44号法规、日本TRIAS51-1999法规等,都对儿童约束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定。
李维菁说,我国在制定“标准”时,深入地分析了各国的标准法规,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考虑到我国汽车标准体系与欧洲接近,为与各标准法规相协调,最终选定了欧洲ECER44号法规作为主要参照。
李维菁告诉记者,“标准”对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所用的材料有具体的要求,包括毒性、燃烧性、磨损性等,而且必须经受碰撞试验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标准”针对不同体重范围的儿童乘员做了不同的规定,其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五条。第一,成人安全带扣和儿童约束系统的带扣不能通用,儿童不应使用成人安全带。这也就意味着,在“标准”实施之后,轿车也将配置相应的固定装置。第二,儿童应该很容易地被安放到约束系统上或从系统上移走。这对装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为了防止由碰撞或儿童自身动作引起儿童身体下滑,所有向前的约束系统必须装备胯部约束带。第四,约束系统不应使儿童身体软弱部分(腹部、胯部等)承受过大的压力,发生碰撞事故时,儿童头部也不应承受压力。第五,每个儿童约束系统都必须有一份中文说明书。儿童约束系统的安装方法应以照片或特别清楚的图示表示,并应警告使用者,没有认证许可的产品和经过改装的产品是危险的,还应提示不要将无人照看的儿童放置在约束系统内等。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儿童乘员约束装置时,可以根据以上5个方面的标准进行选择。
固定装置标准修订同步进行
李维菁告诉记者,“标准”的制定包括两个方面: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标准和与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匹配接口标准。
目前,国内大多数车主通常用安全带固定儿童座椅。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安全带固定方法复杂,误用的情况很多。相关调查显示,儿童座椅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带的紧固力量不足,大约67%的儿童座椅存在松动。
而“标准”将导入ISOFIX国际标准系统,这是一种专为汽车用婴儿和儿童安全座椅而设的标准锚固系统。它的目的就在于将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固定装置标准化。通常是借助焊接于底盘上的两个锁扣,将儿童安全座椅与车子结合起来,它比传统的安全带连接方式更便捷、更稳定、更安全。李维菁表示,车内安全带标准正在同步进行修订。
有研究证明。ISOFIX标准化的儿童安全座椅安装方式,可将0-4岁儿童的伤亡情况降低22%,尤其是对颈部的保护。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近90%的车型不具备ISOFIX装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