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及时接种疫苗 保障儿童健康

及时接种疫苗 保障儿童健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2 18:03:30 人浏览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去年3月,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全面部署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一年来,各地普遍开展了新增疫苗的接种工作,有超过4000万人次的儿童从中受益,多数新增疫苗接种率超过80%。

  梁晓峰介绍说,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自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破伤风等6种疾病的发病人数约3亿人次,减少相关死亡400万人。通过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2008年全国流脑、乙脑报告病例数同比下降20%到30%。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在原来儿童免费接种结核病、乙型肝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疫苗的基础上,将甲肝、流脑、乙脑以及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实行免费常规免疫,预防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同时,在流行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储备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免费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全国范围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

  梁晓峰表示,接种疫苗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儿童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保障。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长期保存。全国已有94%的县、89%的小学、91%的幼儿园开展了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具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接种疫苗。接种单位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操作,包括不良反应的处理,急救药品的储备。

  对绝大多数儿童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发生红肿、疼痛、硬结、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大多在1至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应就医。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症状,如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梁晓峰提醒儿童家长,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在接种前了解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全力配合接种人员实施疫苗接种,并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相关链接

  常见传染病的疫苗接种

  麻疹是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之一,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症状,第3至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至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为8月龄,复种为18至24月龄。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在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婴幼儿应在2、3、4月龄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糖丸采用直接口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用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目前,我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病例,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流行脊髓灰质炎病,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仍然存在。因此,各国仍然对适龄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乙脑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症状,病死率高达5%至35%,约30%的幸存者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至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到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