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物流纠纷 > 物流业现状 > 香港回归五周年 纵谈我国物流发展

香港回归五周年 纵谈我国物流发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8 01:42:14 人浏览

导读:

香港回归五周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总想回顾点什么。时间不会倒流,但时间可以见证一切。在1997年交通部和铁道部联合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中,我们第一次有了现代物流“儿时”的称谓--“多式联运”的准确定义:“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集装箱多
香港回归五周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总想回顾点什么。时间不会倒流,但时间可以见证一切。
  在1997年交通部和铁道部联合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中,我们第一次有了现代物流“儿时”的称谓--“多式联运”的准确定义: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国际集装箱从一国境内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的地点。”
  在现在看来,这些文字显得有些过时,但它记录了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部法规当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宋德星是这样评价这部法规的:1996年,是我国集装箱运输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一年,当时外轮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集装箱运输结构上也有重大调整,水水联运、水铁联运、内陆运输等方式发展都起来了。同时贸易趋势逐渐要求承运人提供海关通关、一票到底的作业。可以说,这个法规不但顺应了当时市场的需求,也为规范市场,引导以后的物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5年后的今天,仅仅用多式联运的概念已经无法解释物流市场的变幻风云。6月24日,美集物流(apll)与联想控股正式宣布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共同签署了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成立合资公司的股东协议,合资公司将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中国信息产业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此举标志着美集物流将全面进入我国的it物流市场,是该公司继加盟长安民生物流,全面进军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今天,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在中国发展,美集物流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在中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物流公司的发展几乎与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同步。
  1997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多式联运”作为综合运输的核心,作为现代物流的”雏形”,被人们广泛地关注与研究。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发展,各地物资流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善、更加多样化的运输、配送服务。于是,1996年底,以美集物流为首的一批外资企业适时进入中国市场,在华投资设立了独资子公司。但是在人们的概念里,当时的现代物流企业,还是一些“集运”公司,基本上是服务于“一母所生”的航运公司,以拼箱、拆箱等业务为主。三年以后,以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规模宏大、规格很高的研讨会为标志,“现代物流”正式取代了“多式联运”,成为服务于贸易、加工业的重要行业,成为众多传统运输企业的转型方向。物流业与物流企业的真实面目逐渐显现,物流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2001年6月底,由国家经贸委联合相关部委,在上海组织召开的全国物流工作会议更是将我国物流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潮,美集物流与联想控股的“第一次握手”就发生在本次会议,并由此定下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像美集物流这样的企业,早已不再是“集运”公司,而是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业内发挥着越来越重重要的作用。
  正如美集物流的母公司――东方海皇(nol)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弗莱明·雅各布斯先生在签约仪式上所说:中国的业务在过去5年里一直是,将来也会是我们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物流市场之所以魅力无限,联想控股这样的需求者功不可没。该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勤先生坦言,联想控股2001年贸易额达到11亿美元,如何借现代物流之力,充分发挥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优势,是联想控股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路线。双方一拍即合,实在是意料之中的。应该说是中国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显而易见,最近5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物流业受到国内外企业的极大关注。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物流市场一是大,二是发展快速。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许多跨国公司有意将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
  促成港资注入内地物流市场的原因除了“回归”以外,其中还有更大的经济因素在起作用。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全球经济放缓,是香港经济在近5年间遭受的两次严重打击,同时给香港的物流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关键时刻,经济坚挺的内地成为中流砥柱,为香港经济一扫阴霾。统计数据显示,与1997年相比,2002年香港与1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有所下降,与内地之间的贸易额却出现了10%的增长;回归5年间,在香港本地产品出口货值大幅下降的同时,来自内地的转口货值却逆市上扬,在香港整体出口货值的增长中,来自内地的货值贡献了63.5%的力量。
  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为香港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与华南地区之间开展物流合作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回归5年间,由于与香港间的疏运通道越来越便捷,华南地区在制造业上的潜力得以更加充分发挥,逐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而在内地迅速增长的货源支撑下,香港进一步稳固了其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及产成品转运全球枢纽的地位。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回归5年间,作为香港与华南地区的主要货运通道,陆路运输和内河运输的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在集中反映内地货物出口趋势的到港卸货量统计中,陆路运输由1996年的1734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2085万吨,内河运输则由1424万吨增长到2160万吨。在内地尤其是华南地区货量的直接推动下,香港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1997年的1346万标箱,增长到2001年的1790万标箱,在日趋白热化的港口竞争中,毫无争议地保持了全球第一集装箱大港的荣誉。

  与内地的合作交流过程中,不仅使香港物流业在内地市场寻到了根基,而且使众多企业意识到内地物流业的广阔前景。回归5年间,内地有关物流业投资及经营政策的放宽,吸引了不少香港企业挟经验及资本进入。目前,已经有不少香港的“蓝筹”公司及“红筹”公司,在内地主要城市兴建物流设施,开展物流业务,成为内地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港资物流企业不仅参与了市场竞争格局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对提升内地的物流理念起到了引导作用。其中,凭借大量港资、外资企业的参与,以及内地丰富的基础物流资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物流业几年来进步神速,上海、深圳等地的区域物流已颇具规模,甚至有能力与香港这个全球航运与物流枢纽一较高下。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升级,物流的投资环境和立法环境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美集物流运输公司(中国)总经理文显伟称:希望中国政府能在政策上对外商独资企业进一步放开,这样既可以吸引外资,又可以通过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促进中资企业在人才、计算机控制程序及网络化服务方面的发展,使国内、外的客商在挑选服务供应商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推动整个物流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香港物资流通协会主席梁智敏认为:目前内地政府部门,地方省市都在大力发展物流,对港口、机场、公路运输以及物流园区的建设都投入了不少资源。但将这些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打通,是政府更应该做的事情。
  在物流热度居高不下的2001年,关于如何规范我国物流市场,保护健康的物流发展环境的法规呼之欲出。
  2001年2月,交通部出台《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第三方物流的观念: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出现,是社会专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是生产、加工、贸易企业降低供应成本、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交通运输企业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逐步提供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的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的业务服务,保障工商企业的专业化生产与经营效率,并将物流服务与生产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紧密融合,按照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扩大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
  一个月后,经贸委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于同年8月颁布《关于建立现代物流工作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的通知》:以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政府部门协调解决,为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环境。现确定34家企业为现代物流工作重点联系企业,并实行动态管理。各联系企业应注意收集整理并及时向国家经贸委反映物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地经贸委、交通委要帮助所辖区域联系企业协调解决在物流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国家经贸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联系企业所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定期组织联系企业进行交流,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物流立法工作开始展开的同时,传统的运输企业也逐步加快了发展物流的步伐。1997年,当时的中远集团曾为香港回归庆典运送过价值连城的编钟,一时传为佳话。5年过去了,2002年6、7月间,在香港回归5周年之际,中远物流完成了上海、广州、北京、香港四地达利艺术互动展的全部物流服务。展览非常成功,在各地产生了轰动效应,中远物流的出色服务功不可没。
  从航运企业集团运筹帷幄、统一协调,到旗下物流企业的成立与发展,中远集团的物流战略代表了许多国内运输企业发展物流的方向。目前,除中远集团外,中海集团也成立了自己的物流企业--中海物流,而外运集团的物流发展战略方案已经运作了近2年多。此外,天津大田、广州宝供、招商迪辰等企业的加盟,在大大完善了我国物流市场结构的同时,传统运输企业也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
  仅以中远物流为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运输企业转型发展物流的成功案例。2001年初中远集团调整自身的整体战略,与科龙、小天鹅合资建立了专业化的家电物流服务平台--安泰达公司,逐步完成了向3pl的成功转型。中远物流业务在这5年的发展中,从国内到国际,从最初的简单运输,发展到操作大型艺术品展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功者的经验值得借鉴,自身的优势更是不容忽视。传统运输行业往往拥有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中远物流之所以能操作这些国际性的物流项目,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香港,较多得都是依赖于中远在海外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网络。
  许多传统运输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基于目前客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如果只是港到港、路到路的运输,而没有延伸服务,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客户群,也不可能有建立必需的通道运输的能力,就更谈不上发展了。然而,要想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以往的运输管理模式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中远物流的总经理叶伟龙认为,以往强调的是供应链管理国际间的多式联运,而现在为国际间多式联运基础上的以库存管理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目前中远开发的物流项目都是基于这种思想操作的。
  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的顺畅以及良好的立法环境作为保证,坚定了港资进入内地物流市场的信心。其中最大手笔的莫过于嘉里物流投资建设的北京物流港项目,这个号称内地最大物流港的北京物流港项目最近完成了”一港五园区”的发展蓝图,在这座投资110元亿人民币的大型物流项目中,香港嘉里物流联网有限公司所属嘉里北京(十六里店)发展有限公司占据20%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港资进入内地物流园区如火如荼的势头,由此可见一斑。
  和许多在香港土生土长的物流企业一样,嘉里物流5年前还主要是从事传统的仓储业务,目前已发展成为面向整个亚洲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大型企业,去年的营业额比前年整整长了一倍。嘉里物流执行董事汪炜城称,嘉里物流已在12个国家设有全合资办事处,其中内地的合资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嘉里物流目前在内地共有4个物流中心或园区的投资项目,除了北京物流港外,还主要包括与盐田港合资建设的物流中心,面积为40万平方尺,将于明年5月份投产;与日本三菱合资的位于上海江乡高科技园区的物流中心,面积为40万平方尺,已运营有4年多了。其中,已投入运营的物流中心都保持了较好的收益。上海江乡高科技园物流中心的收益率就达到了80%以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