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物流纠纷 > 物流业现状 > 我国物流发展的后发优势

我国物流发展的后发优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8 01:51:34 人浏览

导读: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种分析作者:褚建新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和交易费用理论,对物流发展的分工演进过程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物流发展的后发优势在于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实现我国物流的跨越发展,并对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种分析

  作者:褚建新

  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和交易费用理论,对物流发展的分工演进过程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物流发展的后发优势在于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实现我国物流的跨越发展,并对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分工演进与物流发展

  1、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演进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是分工的结果”。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研究的重心是分工和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财富增长的原因,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协调和促进分工的有效手段。自马歇尔之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资源配置问题,以边际分析研究供给和需求成为经济学的主流。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运用超边际分析复活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高深思想,使分工和专业化问题重新成为经济学的研究重心。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核心命题是:分工是交换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能够加速知识的积累,带来收益递增;但协调分工又需要成本(即交易费用),分工的深化会引起交易费用的增加,交易费用取决于交易机制的效率;分工的好处和交易费用增加之间形成两难冲突,构成分工演进的基本约束;在这个两难冲突中,分工的深化取决于交易费用与分工收益的相对比较,呈现出一个自发演进的过程。

  这种自发演进过程可以粗略地描述如下: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人们对生产活动没有经验,生产效率很低,人们没有富余的产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交换,只能选择自给自足。随着人们劳动经验的逐渐积累(learning by doing),“知识沿时间的互补性”使生产效率慢慢提高,经济开始初步增长,相对可以承担起一些交易费用,通过互相交换产品,开始产生初步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由于专业化生产加速了经验积累和技能改进,“知识沿空间的互补性”的“溢出效应”,使生产效率进一步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逐步加速,从而使人们在权衡专业化将带来的报酬和将要增加的交易费用后,认为可以支付更多的交易费用,实验新的分工组织,进一步增加分工的水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使分工演进越来越快。

  在分工的演进过程中,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决定着专业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人类获得技术性知识的能力;而人们对交易机制(即制度、分工组织)的知识(制度性知识)则决定着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对分工的深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人们获得关于分工组织的制度性知识后,能否实现高水平分工则与交易效率有关。通过大量的关于分工组织的试错实验,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分工组织的制度性知识,因而选择更有效的分工结构,改进交易效率,提高分工水平,使他们获得技术性知识的能力提高,产生内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就可以直接从发达国家学习到通过组织实验所得到的关于分工组织的制度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不用再支付高昂的实验成本,即所谓的“后发优势”。因此,落后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分工组织的方法,跳过一些分工的中间水平,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发展。

  2、物流发展的分工演进

  在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物流活动以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采购等分割的形式分散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也基本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独立完成企业自身的各项物流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提高,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改变内部的分工结构以提高效率。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分工组织实验,再加上是军事后勤的经验,企业逐步发现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采购等功能是紧密相关的,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分工,实现专业化带来的收益递增。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企业内部开始出现物流管理一体化,通过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采购等物流活动的集成化管理,企业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和风险,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并且,由于物流管理的专业化,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水平,促进了物流技术的发展。

  由于企业内部“市场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分工达到一定水平后,当分工带来的专业化报酬的边际效益等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时,企业内部的分工结构趋于稳定,专业化经济的生产效率也趋于减速增长。要进一步提高分工水平和专业化报酬,就需要通过组织创新,将企业内部的分工向外部市场化,以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深化分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企业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交易方式,一种新的市场化分工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企业将一些原本由企业自己来实施的物流活动,交给外部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通过快速沟通的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高效合作,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加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在内部进行物流设计和物流运作等功能的进一步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更高效率的物流运作。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方面,随着企业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开始重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即供应链的管理。通过深化企业所在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之间的分工,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就需要物流方案设计和组织协调水平更高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需要将内部的物流设计和物流运作之间分工向外部市场化,以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作为分工进一步深化的结果,第四方物流企业应运而生。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利用管理和设计优势,策划设计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组织并协调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具体实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第四方物流——我国物流发展的后发优势

  由于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技术性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人类获得技术性知识的能力,而人们关于分工组织的制度性知识则决定着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后发优势”更强调组织模仿和管理模仿对落后国家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分工组织的组织模仿和管理模仿,落后国家可以节省组织实验的费用,降低组织实验的风险,跳跃一些分工的中间水平,直接实现较高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从而加速技术性知识的积累,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增长。

  1、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第四方物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已经面临国际市场的剧烈竞争,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就需要高效率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但是,对于我国物流发展来说,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目前基本上还处于物流分散化的初级阶段,专业化分工开始萌芽,专业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但大都规模小、水平低,物流设计和管理人才极度稀缺,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已经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的需要。要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就应该发挥和利用我国在物流发展方面的后发优势,模仿和借鉴物流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分工组织结构,实现我国物流分工专业化的跨越发展。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整合和带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人才和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加速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2、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刚刚起步,特别是原有的中小国有和民营运输、仓储企业正在努力转向现代专业物流企业,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比较低,设施和技术落后,业务规模较小;如果只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物流设计和管理经验,引进物流人才,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作业质量,实现高效的第三方物流运作,将会是一个成本高昂的漫长过程。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直接达到较高的分工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企业集中精力,专业从事于物流业务的管理和运营,通过专业化加速知识积累的效应,使他们尽快实现高水平的物流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以第四方物流为主导的物流企业联盟,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人才优势,为这些企业提供物流管理咨询和培训,加速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因此,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促进和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而尽快缩小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我国企业调整分工结构、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3、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充分发挥物流人才的作用

  由于目前我国高水平物流人才严重短缺,因此,不可能每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去引进和吸收一批高水平的物流人才,一方面是短时间内没有这么多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这样人力资源的成本太高,且由于企业规模过小,对物流人才来讲也是浪费。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深化分工,可以使我国稀缺的高级物流人才得以在第四方物流企业相对集中,其工作成果能够为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共享;这样,不仅使我国高级物流人才短缺的矛盾得以缓解,而且物流人才的作用也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也会大大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4、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提高社会物流设施的利用率

  由于目前的运输、仓储企业和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过小,其业务也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业务量不大,因此,不仅现有的场地、设备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而且新技术、新设施也很难得以运用,特别是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其运行成本是中小物流企业所难以承受的。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建立以第四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企业联盟,通过联盟内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够发挥联盟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现有物流设施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通过联盟内的成果共享、成本分摊,使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和创新成为可能,

  三、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获得关于分工组织的制度性知识后,能否实现高水平分工则与交易效率有关。因此,在我国引进和发展第四方物流,不仅要注意制度性知识在企业的内部化问题,而且要重视优化合约选择、改进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技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第四方物流的顺利发展。

  1、制度性知识在企业的内部化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首先需要解决组织模仿和管理模仿过程中的知识内部化问题,因为外部制度性知识只有内化为企业的非正规的内部知识,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一般来说,知识在企业的内部化会受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内部分工、协调机制和企业文化的影响。外部的制度性知识通过企业的协调机制和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内部知识,企业内部知识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分工表现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发展第四方物流要高度重视企业的组织结构、内部分工和协调机制的设计和安排,加强学习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加快第四方物流从组织模仿和管理模仿到真正在我国成长发展的进程。

  2、交易合约的选择

  第四方物流作为分工深化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是用外部多重交易合约代替企业内部指令,一方面由分工深化带来了专业化报酬递增,另一方面也由于交易次数的增加带来了交易协调失灵风险(内生交易费用)的增加,而要减少交易协调失灵风险,又需要增加交易合约执行和协调的成本(外生交易费用)。在合约内容中,交易双方权利确定的精确程度增加,能够减少内生交易费用,但会引起外生交易费用的增加;交易双方权利确定的模糊程度增加,能够减少外生交易费用,又会引起内生交易费用的增加。因此,在交易合约的选择上,应以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的总和更小为标准。对第四方物流的一系列交易合约来说,一方面应在确定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要重视考虑交易合约的执行和协调成本,增强合约的自我履行;另一方面在制订交易合约时也要注意交易机制的选择和设计,以较低的交易费用实现合约的顺利执行。

  3、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交易机制的改进方面,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费用有着重要的作用。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大大方便各个物流企业之间和各个物流功能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避免由于物流管理主观随意化和标准不统一所引起的矛盾和浪费,降低交易失败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第四方物流来说,由于第四方物流的交易多重性,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第四方物流顺利运作的前提和保证。物流管理的规范化主要包括程序规范化和实务规范化,如:作业流程规范化、功能衔接规范化、方案设计规范化、业务操作规范化、意外处理规范化等。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技术指标的统一和质量标准的统一,如:数据信息的标准化、设备设施的标准化、质量考核的标准化等。

  4、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交易技术的提高对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internet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活动中辅助决策、信息传递、支付结算、数据管理、客户服务等环节的效率,增加了物流管理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降低了物流管理的成本,推动着物流的分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说,第四方物流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产物。物流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从物流决策、业务流程、客户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一方面要重视新的信息技术(如internet)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互动,既要根据自己的物流管理流程来选择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也要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来优化和再造自己的物流管理流程。

  5、物流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对技术性知识的模仿也是后发优势的一部分,先进物流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在模仿和吸收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的制度性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性知识。其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是:由于物流技术的使用效率会受到物流组织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故应根据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进程,分阶段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设备设施,实现以较小的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物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四、需要警惕的后发劣势

  由于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制度模仿,另一种是技术模仿,由于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但技术模仿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可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可能会导致失败。这种现象即所谓“后发劣势”。

  因为在我国盛行重技术、轻制度的思想观念,往往把“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简单化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所以对于我国物流发展来说,在发挥和利用后发优势的同时,就要特别警惕后发劣势的陷阱。目前,就有两种倾向应该引起重视:

  一个是忽视制度建设,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经有的地方在推动物流发展时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动辄几亿、几十亿地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却忽视了物流发展的外部制度建设和物流分工组织的提升,将会造成大量的闲置浪费。

  另一个是片面重视技术的引进,缺乏管理配套。一些企业在发展物流时片面重视物流新技术的引进,认为只要有了建成了立体仓库、安装了计算机网络、引进了先进设备就是现代物流了,缺乏企业内部分工的调整和企业管理系统的配套,结果在大量的资金投入后,企业的物流效率依然低下。

  参考书目:

  1、杨小凯:《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汪丁丁:《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朱道立等:《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吴清一:《物流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