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考试 > 司考经验 > 自考生:他是如何成为司考省状元的?

自考生:他是如何成为司考省状元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19 01:44:32 人浏览

导读:

最近正在翻看《快乐司考高分考生解读司考方法》,说这本是司考方法论的图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司考励志图书,看看那些考了400多高分的作者,从非法学专业,到自考法本、法学本科、法律硕士、法学硕士,个个都有独到的经验,但其共同的特征,就是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对

  最近正在翻看《快乐司考——高分考生解读司考方法》,说这本是司考方法论的图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司考励志图书,看看那些考了400多高分的作者,从非法学专业,到自考法本、法学本科、法律硕士、法学硕士,个个都有独到的经验,但其共同的特征,就是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对司考有着坚定的信念,对复习有着顽强的毅力。

  其中,让我比较感动的一位,就是本文的主角,一个出身自考法本的学生,一个头脑清晰拼劲十足的青年,一个将教材看了6遍的主儿,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追求的顽强劲儿,考了437分,成为江西省的司考状元(竖个大拇指先,再鼓掌)。

  自考生,也是前阵子某些人的话题,在某些人眼里可能变了味,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自考,还是法本,或者法硕和法学硕,亦或法博等,其中都不乏英雄。

  下面,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考出437分的。看完了,或许能够促使我们更加透彻地了解自己,或许能让我们更加坚定通过司考的决心,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复习方法,或许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复习时光……只要对我们复习司考有所裨益就行:)

  以下大部分内容摘自《快乐司考——高分考生解读司考方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版,我给它作了些编排。

  黄**(具体真名请查阅图书内容,暂隐去),男,自考法律本科生,437分,2004年司考江西省状元。

  (一)背景自述1981年我出生在江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祖辈辈与土地打交道的父母亲以及我的乡里乡亲很少谈论法律。法律对于他们,就像云雾山峰虚无缥缈。在我记忆中我的乡亲,还没有打过官司的。

  我与法律搭缘是因为高考失利,我上了江西省司法学校,虽然这所学校是一所中专学校,但师资力量并不逊色,它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挑战,让我改变了从前的看法。如果说高考是我人生的一大挫折,还不如说这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虽然刚接触法律尤如天方夜潭,不知所讲何物。但不久我就发现我喜欢上了它,因为它教会我在现实生活中不但有道德、习惯、行规、关系等约束着我们,更重要的是还有法律。原来法律离我们这样近,触手可及,我以学习法律而感到自豪!我在在学习中专课程之余,还成为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的注册视听生。因此,我在毕业时既拿到了中专文凭又拿到了中央电大的大专文凭。同时,我在校期间就开始参加法律本科自考,总共15门课,我花了4年左右的时间全部通过,通过在校学习和自考给我打下了坚实的法学基础。

  (二)司考经历和复习方法

  我参加过两次司考。第一次是2002年,即首次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也是最后一次大专文凭可以报考。当时我只是大专学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看看 “天下第一考”到底是什么样子。考前没作充分的准备,教材没买只买了法条,辅导班没上,做了4套试卷。复习以法条和以前学校的教材为主,并且断断续续,考试成绩出来差了一分。对这一成绩我既伤心又庆幸,伤心的是我离终点仅一步之遥并且,并意味着我2003年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庆幸的是原来司考并不是那样神,它给了我必胜的信心,也留给我不少经验和教训。

  2004年我拿到本科文凭后就毅然再次报考。我从5月初开始,共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复习。首先,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然后在计划的指导下,先整体看了一遍法条,由于这时法律出版社的《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还未出版,因此给我复习法条空出了20多天时间。

  大纲和教材上市后,我花了一个礼拜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照大纲在教材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就是看教材了,开始教材给我的感觉就像汪洋大海,广袤而深不可测,我则像一叶孤舟不知如何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我决心慢慢啃破它。

  第一遍我看得很细,逐字逐句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看书细致很关键,对非重要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就是靠细看来达到。看第一遍教材我花了21天,每本书一个星期。

  看完第一遍教材,对全部知识范围有一个整体认识,教材集司考全部知识点之大成,只要吃透了教材司考通过就水到渠成了,这时我心里有了底,不似先前那样茫然。但第一遍书下来我发现由于知识点的繁多和冗杂,看了后面已忘了前面,怎么办呢?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继续看第二遍。

  第二遍我同样看得很细致,虽不是逐字逐句但除非自己认为确实不需要阅读的段落外,还是花了不少功夫。同时将前一遍自己划线的部分进行记忆和理解,并对前一遍自己未加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对理解有误的地方加以修正。看第二遍书也用了21天,但这遍的感觉完全不同,知识不断充实和饱满,日臻系统化。

  复习第三遍教材时,我已经有选择地看书了。主要看划线部分,记忆仍放在首位,对未划线的略看,作简单的记忆留有印象。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堆砌,比如我感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较弱,于是我花了较长的时间着重复习。第三遍书我花的时间只有半个月,时间虽然短,但记忆的东西很多。这一遍其实最为关键,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在这一段时间。

  到复习第四、五、六遍教材时,我每遍只花9天时间,平均每本书只花3天。主要是记忆和巩固,理解已经放在次要了,因为该理解的东西到这时已经理解的差不多,并且通过对整个知识的不断记忆和掌握,理解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可以达到融汇贯通的地步。

  通过六遍教材的复习,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最后成绩不出所料,卷一考了112分,卷二100分,卷三115分,卷四110分,以437分成为江西的司考“状元”。

  我每天花1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复习。安排如下:早上7点起床,跑步半个小时,洗刷、吃早餐到8点;从8点复习到中午12点吃午餐,花去半个小时;从12点30分午休1个小时到下午1点30分;从下午1点30分复习到下午5时30分吃晚餐,花去半个小时;从晚上6点复习到晚上10点睡觉。

  (三)司考经验和教训

  本人能以江西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天下第一考”。对考生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主要有:(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必胜的信念。司考不过是摆在我们前进道路上一道难题。我们应当有充足的信心解决它,战胜它。我在教材的首页写上这句话以此鼓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2)不要只抓重点知识而忽略非重点知识。

  (3)教材的复习是关键。教材、法条和练习一个都不能少,但教材是关键。如果说本人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那就是对教材的复习,通过对教材的不断记忆和理解,达到将教材上的知识消化、吸收的目的。我想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司考难题将迎刃而解。

  通过过两次司法考试我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充分准备+勤奋努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做题技巧=司考成功。如果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考试,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系统的复习只是临阵抱佛脚,司考是通不过去的。司考并不难,难的是你如何对待它。每一个通过司考的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通过自己努力拼搏的结果。对待司考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司考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可怕,司考和我们参加的其他任何一次考试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司考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考试。它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够通过,而是需要我们平时对知识的不断积累。

  司考杂而不深。我个人的理解:杂,司考所考的知识点很多,覆盖的范围很广,既需要我们掌握重点知识也要掌握次重点、非重点知识;不深,即浅。司考的很多题目其实并不要求我们对其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而只需作一般的记忆和理解就可以。当然这里的浅是相对的,是以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和良好的法律素养为后盾的。没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和丰富的法律素养即使是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我们也认为它很难。

  编者语:信心是基础、教材是关键、轻重均不放。复习司考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也会体现在社会生存的其他方面。当然,郑渊洁天生讨厌考试,不擅长考试,人家还是做了童话大王,出版了1个多亿的图书,成为北京市第110个拥有私家轿车的,但是他毕竟属于少数。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