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食品安全法 > 食品安全监管 > 一盆豌豆凉粉放倒23位村民

一盆豌豆凉粉放倒23位村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4 11:30:30 人浏览

导读:

4月2日下午,赣榆县赣马镇冯顶村发生了一起23位村民因食用豌豆凉粉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该村村民张翠英自制凉粉在本村出售,同村的谭学信、冯是坤、吴秀花等分别买了2斤、1.5斤和1斤。最初,3家6口人在食用该凉粉半小时后陆续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4月2日下午,赣榆县赣马镇冯顶村发生了一起23位村民因食用豌豆凉粉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该村村民张翠英自制凉粉在本村出售,同村的谭学信、冯是坤、吴秀花等分别买了2斤、1.5斤和1斤。最初,3家6口人在食用该凉粉半小时后陆续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唇青紫等症状,此后,十多户购买凉粉的村民也相继出现中毒症状,到当天晚上,中毒人数达到23人。当晚,中毒村民在第一时间被送至赣榆县人民医院、赣榆县中医院,两医院分别对中毒村民进行抢救性治疗。根据病人症状,按亚硝酸盐中毒病理进行医治。该县食安委、盐务局、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单位高度重视,立即根据该县《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派人对该事件进行紧急处理,至4月4日下午,23位中毒村民已全部治愈出院。对此,本报记者就广大市民关注的问题,对该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吃凉粉后 23位村民出现口唇青紫等症状

  “赣榆县赣马镇冯顶村谭学信2日下午购买该村村民张翠英2斤凉粉,家中3人食用后于当晚7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上吐下泻等症状,并于当天深夜12时到该县中医院急诊室治疗。”

  “当天,该村村民吴秀花也买了1斤凉粉,自己吃了两块,当时感到身体有点不适,就没再吃。吴秀花年龄较大,又有心脏病,家人怀疑是心脏病发作了,便于晚上将其送到该县人民医院治疗,当班医生发现其已经出现口唇青紫症状,怀疑是亚硝酸盐中毒,并立即使用药品进行对症治疗,使病人病情得到缓解。”

  “同村的冯是坤买了1.5斤凉粉,当天晚上6时30分,家中的两人分别食用后,当天晚上就出现不适,浑身乏力、上吐下泻,被立即送到县中医院就诊。”

  8日,记者赶到当时负责处理凉粉中毒事件的赣榆县中医院急诊室时,该医院的急诊室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当天值班并负责接诊的主治医生温永生拿来了当时的《急诊病人登记簿》,一一仔细翻阅。从该院急诊的登记簿上,记者注意到,4月2日和3日,该登记簿一共记录有23人(在赣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村民都相继转入该院),都是冯顶村的村民,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中毒男孩才3岁,都是食用凉粉而引发的食物中毒。

  医生温永生回忆说,从4月2日深夜至第二天,陆续有23名中毒病人到中医院就诊,这些中毒的病人都来自赣马镇冯顶村。当天夜里,中医院的副院长朱孔平立即组织徐恒超、宋伟等当班医生进行现场会诊,医院根据病人的中毒特征,立即按亚硝酸盐中毒病理进行抢救医治。由于事情重大,医院同时及时安排医护人员向该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报告了这一情况。

  县卫监人员凌晨入村现场调查处理

  根据县中医院急诊室接受观察治疗的中毒病人讲述,他们基本上都吃了同村村民张翠英自己做的凉粉,当即,县卫生监督所的卫生监督人员兵分两路,一路在医院急诊室对中毒病人进行调查,一路在第二天凌晨,迅速赶到赣马镇冯顶村的张翠英家进行调查取证。卫生监督人员到达张家时,发现其所做的凉粉已经销售一空,但是,卫生监督人员从其家中发现了10多斤盐,执法调查人员当场对这些已经使用过的盐进行封存,并决定采样化验。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张翠英家做的凉粉并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出现在做凉粉时添加的盐上,这种盐可以确定是工业用盐,而且,含有亚硝酸盐。”在记者采访中,赣榆县卫生监督所的一位工作人员根据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以及国家《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初步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在凉粉中使用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

  记者赶到赣榆县卫生监督所,该所的张建花所长和庞中全副所长通过他们的书面材料,均向记者证实了这个调查结果。庞中全副所长告诉记者,“他们对此非常重视,当即将情况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县卫生局作了汇报。”[page]

  市县盐务稽查人员彻查工业盐的源头

  4月3日,赣榆县盐务管理局的王从合副局长带着稽查人员,赶到赣马镇冯顶村村民张翠英家中,对张翠英家购买的盐进行调查。

  据记者调查了解,赣马镇冯顶村村民张翠英在做凉粉过程中使用的盐来源于邻近的石村张玉华家,张玉华于去年秋天,在赶集途中,从一老人手中以每斤0.7元的价格购买了15斤盐,回家后除用1斤腌菜外,剩余14斤以同价转销给同村村民李家娥;李家娥又转销2斤给邻居腌鸭蛋,剩余12斤以每斤0.7元的价格转销给冯顶村的凉粉加工户张翠英。张翠英在加工凉粉时所用的盐产品为非法购买的伪劣食盐,含有亚硝酸盐,这也是直接导致23位村民食用凉粉致使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目前,记者了解到,经县卫生监督部门对张翠英家非法购买的伪劣食盐取样化验,结果亚硝酸盐含量高达25%。

  4月2日,中毒事件发生后,赣榆县政府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当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卫生等部门立即全力组织救治病人,并要求开展事故调查,封存张家剩余的伪劣食盐。县政府于4月3日晚和4月4日分别召开了食安委成员单位紧急会议和各镇镇长、分管领导及食安委成员单位领导紧急会议,及时在新闻媒体发布食盐预警公告,并张贴、分发宣传单,组织对全县所有农户、用盐户、经销户层层签订承诺书、保证书,组织一次拉网式检查,村村到、户户清,全面清理收缴伪劣食盐,并要求村民购买食用合格碘盐,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到目前为止,他们对全县农村15万户家庭使用的食用盐已经进行了普查,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市盐务局也高度重视,他们已经对赣榆县盐务局提出具体要求:一是立即成立专案组,快速查清伪劣食盐的来源和去向;二是采取应对措施,开展食盐市场整治行动,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三是如此类事件再有发生,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市盐务局。

  一盆15斤的凉粉只放了3两多工业盐

   “工业盐”放进凉粉中造成了23位村民食物中毒,那么,张翠英做凉粉时,添加了多少盐?有多少户吃了凉粉?还有没有漏掉的村民?带着许多疑问,记者又辗转赶到冯顶村的张翠英家了解情况。进入冯顶村,许多村民谈及中毒事件,都不愿意多说什么。

  张翠英今年已经60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老夫妻俩已经在村里卖了10多年凉粉。她告诉记者:“当天中午,她做凉粉时,并不知道使用的盐是工业用盐,该盐与食用盐外观上几乎一模一样,而价格是加碘盐的一半,就抓了3两多,打了豌豆凉粉。就一盆,大约15斤。”为了证实她的说法,她还从家里的院子里拿出来当时做凉粉的盆给记者看。

  “下午,我就开始在村里卖凉粉,从下午4时到6时左右,一盆15斤的凉粉全部卖完后才回家。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一场灾祸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张接受采访时,一直显得很不安。“真的,我们根本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事啊!对不起村民啊!”采访过程中,张翠英非常内疚地对记者说。“

  事发以后,我们连忙通知已经购买过我们家凉粉的村民尽快到医院检查,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张翠英的老伴说。在采访快要结束时,张翠英夫妇表示,这件事情,给他们的教训简直太深刻了,以后他们不会再卖凉粉了。

  亚硝酸盐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

  冯顶村发生了一起23位村民因为食用豌豆凉粉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亚硝酸盐,是罪魁祸首,市盐务局盐政稽查支队支队长孙凯告诉记者,亚硝酸盐俗称“硝盐”,主要指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工业盐(又称私盐)因系由化工原料加工制成,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氧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无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肠原性青紫症,皮肤青紫是本病的特征,尤以口唇青紫最为普遍。亚硝酸盐还可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生成亚硝酸胺,对人体造成伤害。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效药是美兰。[page]

  亚硝酸盐的危害性如何

  市盐务局盐政稽查支队孙凯支队长还介绍,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一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张翠英在一盆15斤的凉粉里只放进去3两多的工业盐,相当于150克左右,就造成了23人不同程度中毒,其危害性可想而知。

  亚硝酸盐同时还是一种致癌物质,据研究,食道癌患病率与患者摄入的亚硝酸盐量呈正相关性。亚硝酸盐的致癌机理是:在胃酸等环境下,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仲胺、叔胺和酰胺等反应生成强致癌物N-亚硝胺。亚硝胺还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有致畸作用。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临床上患“高铁血红蛋白症”的婴儿即是食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浓度高的食品引起的,症状为缺氧,出现紫绀,甚至死亡,因此,欧盟规定亚硝酸盐严禁用于婴儿食品。亚硝酸盐中毒发病快,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预防

  我市的食品卫生专家指出,从食品卫生角度讲,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如香肠、肴肉、狗肉等的生产中可以使用,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肉制品的亮红色泽、抑菌和增强风味,但要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0mg/kg,并妥善保管。另外,由于土壤化学成分的缘故,使某些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莴苣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特别是在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被人体中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肉制品生产者要严格控制亚硝酸盐使用量。


(中国食品监督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