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食品安全法 > 食物安全 > 食品致敏原成分快速检测方法取得重大突破

食品致敏原成分快速检测方法取得重大突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0 03:33:07 人浏览

导读:

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率先在国内成功建立包括婴儿食品、调味品、啤酒、饮料、糕点、小食品等预包装食品和各种食品加工原料中致敏原成分———麸质的酶联免疫定量快速检测方法据专家介绍,该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检测低限、平均回收率等多项技术指标均达
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率先在国内成功建立包括婴儿食品、调味品、啤酒、饮料、糕点、小食品等预包装食品和各种食品加工原料中致敏原成分———麸质的酶联免疫定量快速检测方法

据专家介绍,该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检测低限、平均回收率等多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出口食品标签麸质标识和符合性检验的迫切需求。该方法的成功建立不仅是检验检疫部门对食品中麸质致敏原成分标识全新技术壁垒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还食品中其他致敏原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食品成分中存在的天然致敏原成分会引起6%至8%的儿童和2%的成人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其中,麸质是麦、小麦、燕麦等粮食中存在的天然成分,也是最主要、最常见的食品致敏原成分之一。预包装食品由于多是成分复杂的深加工产品,如果含有致敏原成分而又未能明确告之,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2003年以来,欧盟、美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要求的法规,并已于2005年起陆续发布和实施,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造成了明显影响。今年初,广州某大型啤酒生产企业在产品出口芬兰、香港时,就遭遇到要求按照新法规对致敏原成分标识和进行符合性检验的困扰,直接导致了企业产品出口严重受阻。由于目我国在食品致敏原成分检测方法领域技术薄弱,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对食品致敏原成分标识法规的全面实施,食品标签的致敏原成分标识要求和符合性检验将会成为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的重要障碍。早在去年下半年,广东局就对食品中致敏原成分标识这一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做出快速反应,成立了快速检测工作小组,密切关注国外法规要求变化与检测技术进展,积极开展食品中致敏原成分检测方法技术储备。由于食品致敏原成分种类多、组成复杂,快速检测工作小组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多方论证重点项目后,确定麸质检测作为食品中致敏原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科研项目的第一研究对象,并建立了多种食品中麸质致敏原成分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在此基础上,快速检测工作小组将加大对食品中致敏原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预计今年内将可完成食品中5种以上主要致敏原成分检测方法的建立,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文章来源:食品伙伴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