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食品安全法 > 食品安全法动态 > 让食品行业潜规则者付出应有代价

让食品行业潜规则者付出应有代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06 14:19:17 人浏览

导读:

日前,陕西西安质检部门发现,部分生姜颜色鲜亮,据悉这些生姜系用硫磺熏制而成。一位业内人士估计,硫磺姜估计要占到西安市场的60%左右,而这种硫磺熏制食品容易对人的肠胃造成刺激,长期使用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各

日前,陕西西安质检部门发现,部分生姜颜色鲜亮,据悉这些生姜系用硫磺熏制而成。一位业内人士估计,硫磺姜估计要占到西安市场的60%左右,而这种硫磺熏制食品容易对人的肠胃造成刺激,长期使用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各个行业或许都有自己的潜规则,但没有哪一个行业的潜规则比食品行业更受重视。这是因为食品行业的潜规则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与百姓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

最近几年,食品行业的潜规则是比较严重的。比如从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到猪肉中的瘦肉精,到鸡鸭饲料中的激素,再到餐桌上瘦肉粉装扮的瘦肉,等等。南京地区用小龙虾清洗小龙虾的事件刚刚过去,而今连生姜也出现了硫磺熏姜,不知道还有多少没有现出原形的行业潜规则?在这些潜规则之下,食品安全保障让人忧心。

想来,食品安全应该有三道关卡,一是一般社会道德,也就是俗称的最基本的“良心”;二是职业伦理;三是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以及法治惩处。前两个关卡保障,是一种自觉性行为,而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查处则是硬性的保障。而现实中,这几道保障几乎是“三面漏风”。据了解,用硫磺熏姜一吨便可增值400元,但成本却只有几块钱。一旦这种利益冲动冲破了道德的束缚,那么潜规则便会迅速在模仿中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只有严格的监管与惩处才能有效遏制种种潜规则。

很显然,如果惩罚代价太小,那么违规的潜规则便只会带来高额的收益,同时违规成本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违规操作的风险留给了消费者,而收益却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如此之下,又如何遏制潜规则的蔓延?对食品行业潜规则者,必须严厉打击,依法严惩。否则一旦潜规则的癌细胞病变,带来的可能是对一个行业的重创。

大众日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