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安全生产法 > 化工安全 > 福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特色明显

福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特色明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27 22:24:39 人浏览

导读: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危化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各危化品企业,按照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认真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提高了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近年来全省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态势,今年以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危化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各危化品企业,按照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认真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提高了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近年来全省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态势,今年以来危化品行业未发生死亡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始终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列入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苏树林省长到任不久就深入中石化福建分公司调研,对该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8月14日,苏树林省长在省政府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上,要求总结、推广中石化福建分公司的经验和做法。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省长在重大节日、重要时期都亲自带队到重点单位或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明查暗访,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省和各设区市、县(市、区)都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安监部门牵头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交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和问题,分析研究加强和改进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

二是落实监管责任。省政府出台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危化品安全监管职责,公安、经贸、交通、环保、消防、卫生、质监、海事等职能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危化品安全监管的合力。近几年,省政府每年初都向各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下达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明确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重点,量化考核指标,每半年和全年组织两次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对各地各部门安全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和点评,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形成了企业为主、部门监管、属地监管的机制。2008年底该省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制定了企业安全级别评定标准,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实施分类指导,全省所有危化品企业全部参加了主体责任活动。通过“三年行动”,各危化品企业排查整改了一大批安全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注重建章立制。福建省在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中探索并建立了综合监管、挂牌督办、约谈告诫等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省政府安办的综合监管职能,督促各相关单位认真履行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职责,如,该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由挂靠在各级公安部门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公室承担,各级政府安办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能,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和“烟花办”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总局关于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部署,近年来烟花爆竹行业连续保持零死亡的好成绩。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进度缓慢、安全工作不落实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各级政府安办领导及时对其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进行了约谈,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也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危化品安全许可、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涉及危险化工工艺改造等各项工作都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或工作方案,使各市、县、区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特别是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福建省安监局在前几年出台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二级考评工作实施细则、三级考核评分标准指导意见、标准化与安全主体责任级别的衔接等文件的基础上,今年又根据总局文件精神,制定了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加油站评审工作细则、经营(零售)企业评审工作指导意见和标准化换证工作实施办法等,形成了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一整套文件。目前全省已有276家危化品企业通过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210家,占生产企业总数的48%,37家合成氨、氯碱、氢氟酸、氯酸钾生产企业已全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其余危化品企业都将在明年底前实现达标。

四是实行分类监管。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和方法。如,将合成氨、氯碱、氢氟酸、氯酸钾等行业列为重点监管行业,督促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增加安全检查频次;省局每个时期选择一个行业作为重点对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针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了安全条件“先天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支农产业和化工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将福州市江阴工业区、泉州市泉港区、漳州市古雷港等危化品重点县区列为重点监管地区,针对不同情况,实行重点监管。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改造工作中,分别在合成氨、氟化工、甲醇、甲醛等行业选择一家企业作为自动化改造试点单位,组织专家悉心指导,并召开现场会,推广试点企业经验和做法,带动其他企业开展自动化控制改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省涉及15种危险工艺的危化品企业共88家,已全部完成改造的49家,将于今年底前完成的18家,完成率达76%,一些企业将结合搬迁工作在新厂建设中配套建设自动化控制装置。

五是发挥专家作用。建立了由87位专家组成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专家队伍,在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审查,危化品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标准化评审以及重要节日、重点时期安全督查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指导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危化品建设项目的质量和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如,针对一些安全距离不足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需要搬迁和改造等问题,积极组织专家帮助企业进行论证,制定搬迁和改造方案,目前全省21家需要搬迁的危化品企业中有福州二化、福州耀隆化工、三明农药、建阳青松林业化工等4家已经搬迁完成,50多家安全距离不足的加油站全部安装了HAN阻隔防爆装置,其他企业都已制定了搬迁计划,有的正在开展搬迁工作。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中,充分依托危化品专家,讲解企业安全级别评定标准,指导帮助危化品企业、乡镇(街道)和各级监管人员熟悉评定标准、内容和程序,并参与企业级别评定,协助做好自评、初审分类、现场复核、上报和复核确认等各项工作,确保了“三年行动”的顺利开展。在安全标准化咨询和评审中,积极发挥危化品专家的作用,帮助企业开展标准化自评和评审机构开展评审,提高了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在近期部署的危化品安全大检查中,更是强调专家的作用,要求组织百名以上专家进行危化品大排查大会诊,每个设区市组织不少于10名、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安全大检查。截止目前,各地已组织了135名危化品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安全大检查,排查整治了一大批安全隐患。[page]

六是建设信息系统。福建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省政府投资267万元建设的省级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于2009年通过验收,二期工程已上报省数字办立项。省安监局与中国联通福建公司签订了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框架协议,由联通公司负责全省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的网络运营和服务。各地先后投资建设了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厦门、漳州、三明、泉州已建成投用,实现了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福州、龙岩等市加快了建设进度并初步建成,莆田、宁德等市也启动了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一些危化品重点县区也相继建设了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为重大危险源监管提供了信息支持和服务,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形成省、市、重点县区和危化品企业四级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七是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在严格监管的同时,该省始终把服务放在突出位置,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热情服务企业建设和发展。如,针对一些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现象,主动加强与投资主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危化品建设项目信息,主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同时,指定专人跟踪指导,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办理“三同时”手续,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避免企业走弯路,促进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一些地方、企业安全培训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省安监局督促省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等培训机构,深入基层、企业举办各种培训班,既解决了基层单位和企业员工培训与工作的矛盾,又为企业节省了出差费用。中石油泉州石湖油库由于安全距离不足等问题,4个共4.2万立方米的油罐不能启用,造成1300多万元国有资产闲置6年,省安监局多次组织专家深入现场进行反复论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协调了油库与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使油罐顺利投入使用,既解决了国有资产闲置问题,挽回了企业的经济损失,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又缓解了全省油品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好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