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拍卖法 > 拍卖程序 > 拍卖委托 > 《清明上河图》展柜冠名权将拍

《清明上河图》展柜冠名权将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04 06:41:20 人浏览

导读:

拍卖会将于8月底或9月初在北京举行故宫博物院珍藏多年的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不日将走出“深闺”,与广大参观者见面。为了在展览过程中使其免受损伤,科技人员研制出恒温恒湿充氮的高科技密封展柜,使其安全性有了可靠保障。但展柜叫什么名字,还得由你来

拍卖会将于8月底或9月初在北京举行 故宫博物院珍藏多年的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不日将走出“深闺”,与广大参观者见面。为了在展览过程中使其免受损伤,科技人员研制出恒温恒湿充氮的高科技密封展柜,使其安全性有了可靠保障。但展柜叫什么名字,还得由你来取。 记者昨日从北京盛世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展柜的冠名权拍卖将于8月底或9月初在北京举行。这是主办方故宫博物院首次在国家级文物保护领域推出《清明上河图》高科技展柜“冠名权”(五年)转让。拍卖所得将用于《清明上河图》高科技展柜研制及其相关活动。 高科技展柜世界之最 北京盛世拍卖公司总经理赵宗杰告诉记者,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公开展示镇院之宝《清明上河图》,被列为庆典的十大活动之一。为了保证画作在公开展览过程中不受任何损伤,最终实现可以长期固定的全卷展出,其技术要求十分苛刻。文物保护和展示工作的这一技术难题,现在已经被北京工业大学马重芳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所攻克了。他们研制成功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恒温恒湿充氮的文物密封展柜,既可以作为文物展示柜,又可以作为文物保存柜,使《清明上河图》和我国许多珍贵文物长期安全地向公众展示的愿望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清明上河图》高科技展柜“冠名权”将以拍卖的形式转让,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事业,这是故宫博物院在我国文物保护和展览事业方面的创新举措。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在文物保存的相关温度、湿度、照明、惰性气体、展柜密封和安全防盗等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北工大为《清明上河图》量身定制的高科技展柜,全长16米,宽1米。据悉,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恒温恒湿充氮的文物密封展柜。科技人员在研制过程中,运用了许多高新技术.为了提供绝对安全保障,设置了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照明防紫外、充氮密封、机械启用、安全防盗八个子系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许多技术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家和国际标准。 《清明上河图》6次出宫 《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但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宋徽宗被掳。他题签的《清明上河图》也被窃出,流入民间。 元朝初建,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清明上河图》再次入宫。到至正年间,宫内一个装裱匠使了调包计,拿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悄悄卖给某贵官。贵官离家外任,画又被人偷卖。这一偷盗情节被得宝者详细记录在图后尾纸上。元末至明嘉靖年间,这幅名画至少倒过八九次手,后来落到奸相严嵩、严世蕃父子手里。以后严嵩倒台,《清明上河图》被没收,第三次归入宫廷。 此画第3次出宫,据揣测仍是由于偷盗。偷窃者是万历时期飞扬跋扈的太监冯保——他还忍不住在画上加了题跋。冯保以后200余年中,此画下落不明,而社会上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行,目前存世者不下二三十种。真本在乾隆时重现江湖,由湖广总督毕沅收藏。他死后,《清明上河图》也第4次没收进宫。清廷视之为重宝,深藏紫禁城。1911年,被溥仪偷运出宫并带到东北。 1945年,溥仪准备带着一批珍贵的古代书法名画和金玉财宝亡命日本时被俘获。他携带的珍贵文物被收入东北博物馆(1959年改名辽宁省博物馆),但溥仪随身携带的竟有几套版本《清明上河图》。一位工作人员将其中一幅《清明上河图》误作真品准备收藏,但资深专家杨仁恺在查阅文物时发现了这个赝品,随后他在库房内发现了已被置于别处的《清明上河图》真品。《清明上河图》再次幸免于难,第5次进入紫禁城——这时已是人民的故宫博物院了。 此画第5次出“宫”,是参加2002年的上海博物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而不久前沈阳展出,是《清明上河图》的第6次出“宫”,和杨仁恺见面,具有特别的意义。 《清明上河图》伪本种种 和其它历代书画珍宝一样,由于各种原因,每一件名家真迹的诞生,伪品也会不断地产生。由于《清明上河图》在当时及其后都有很大影响,南宋时就有许多复制本,每卷要价都很高。 元朝时,宫内有一个装裱匠用摹本偷换真本出宫。那么,这个摹本今又在何处?传说中,明代的作伪者就有汤臣(有称“汤裱褙”)、黄彪、张四、王生等人。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家里就有一幅伪《清明上河图》。 据王世贞《州山人四部稿续稿》中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赝本,余均获寓目。真本人物舟车轿道宫室,皆细于发,而绝老劲有力。初落墨相(严嵩)家,寻籍入天府(皇宫),为穆庙(隆庆皇帝)所爱,饰以丹青。赝品乃吴人黄彪造,或云得择端本加以润删,然与真本殊不相称,而亦自工致可念,所乏腕指间力耳,今在家弟(王世懋)所。” 自万历年间,太监冯保之后的200余年间,社会上的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行,目前世界各地发现的这类伪本不下三十余幅。其中中国大陆十几幅,中国台湾9幅,美国5幅,法国4幅,英国和日本各一幅,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幅,至今还是一个谜。至于社会上到底有多少后人的摹本或伪作在流传更是一个谜。 度尽劫波终得归宿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矜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从那以后,这儿便成了它的最后归宿。 本报记者何彦新闻链接 宋代张择端画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社会生活风俗画。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水墨淡彩绢本。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精细的笔法,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宣和年间汴京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的经济面貌、城乡交流和民情风俗。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段: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拱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运输和贸易的忙碌情景;后段是城门内外街市的繁荣景象。画卷中共画了550余个人物,各种牲畜60多头,木船20多只,各种形制样式的房屋楼阁、车、轿等等,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