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拍卖法 > 拍卖规则 > 上海拍卖“老油画”应有所作为

上海拍卖“老油画”应有所作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04 17:54:32 人浏览

导读:

今年春拍,在实力派写实画家作品大量上拍、当代前卫作品异常火爆的背景下,上海嘉泰拍卖公司的西洋美术专场却推出了“中国早期油画”单元,73件拍品组成的一册图录,公司西方美术部主管赵音倾注了大量心血,她附上了数篇专家论文、画家的笔记和专题座谈会的纪要,亲自

  今年春拍,在实力派写实画家作品大量上拍、当代前卫作品异常火爆的背景下,上海嘉泰拍卖公司的西洋美术专场却推出了“中国早期油画”单元,73件拍品组成的一册图录,公司西方美术部主管赵音倾注了大量心血,她附上了数篇专家论文、画家的笔记和专题座谈会的纪要,亲自为潘玉良、关紫兰、唐蕴玉、萧淑芳与李青萍等早期美术史上5位女性画家写了专文,更遑论这些拍品本身都经过了多方搜求和反复考证。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组织这个单元的拍卖?   上海是中国油画发祥地  曾经从事美术专业出版工作的赵音,说到中国早期油画史可谓如数家珍。她说,上海是中国本土油画的发祥地,也是早年中西画家集聚的地方,更是西方美术影响中国的前沿城市。尽管中国早期油画在沧桑巨变中历经浩劫损毁严重,但直到今天,上海在收集早期油画上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她认为上海嘉泰身在上海,有义务为中国早期油画的搜集发掘做一些工作。  这本图录记录了赵音和她联络的那些专家们的工作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出自19、20世纪之交的徐家汇土山湾画馆的早期宗教题材的油画;可以看到被美术史专家确认为外销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的通草画;也可以看到像汪亚尘1920年创作的《金鱼》;当然,最难得的,还是刘海粟的《花港观鱼》和5位早期女画家的作品。  “老油画”最忌赝品  中国早期油画业内又称“老油画”。谈到征集这些老油画的甘苦,赵音说,上世纪80年代香港台湾许多买家曾经掀起过中国油画的第一波收藏热潮,引发了大量出自专业画家之手的“老油画”赝品。这些赝品眼下随着中国油画身价日高也开始大批回流。要组织“老油画”的拍卖,头号大敌就是这些赝品。  赵音强调,对“老油画”她执行的是最严格的戒律,那就是宁可错杀,决不漏网。发掘这些“老油画”确实不容易,但是,如果混进了赝品就更可悲了,就会毁了公司拍卖业务的信用基础。  当然,要对付赝品,就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与时间金钱,这也是让众多拍卖行裹足不前的原因。特别是这两年中国当代画家,不管是实力派画家还是前卫派画家都已经身价暴涨,拍卖“老油画”逐渐变得无利可图。  借助专家网络  赵音的对策,是借助多年形成的专家网络。这些专家或者是专门从事早期美术史研究,或者是当事人。  在这本图录中,赵音就采用了中国早期油画史研究专家李超撰写的《中国油画的早期精品—————汪亚尘油画〈金鱼〉赏析》以及《巾帼之笔—————关于唐蕴玉油画的笔记》这两篇专题论文,以及吴冠中和陈丹青为著名画家袁运甫写的专文。最值得一提的,则是《关于刘海粟先生〈花港观鱼〉的专家访谈录》。  刘海粟先生在中国早期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今年正逢其诞辰110周年,其作品各家拍卖公司也多有上拍,但是拍卖结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赝品投下了市场阴影。这篇由赵音本人记录的访谈录实际上是一个座谈会纪要,请刘海粟美术馆研究部主任沈虎、上海油雕院修复部专家韩连国、钱益中以及李超,就刘海粟1935年创作的《花港观鱼》举行座谈。座谈会不仅确认了这幅曾经在拍卖行露过面的作品的来龙去脉,还弄清了刘老作品在市场上辗转的数量和脉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