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分析 > 浅议大龄下岗女工再就业

浅议大龄下岗女工再就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9 22:48:02 人浏览

导读:

常建平袁伦渠在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改革进程中,大量人群面临着失业、再就业难问题,尤其是大龄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和重点。目前下岗、失业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的大问题之一,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这一关乎全局、意义重大的再就业工作。大龄下岗

常建平 袁伦渠

在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改革进程中,大量人群面临着失业、再就业难问题,尤其是大龄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和重点。目前下岗、失业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的大问题之一,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这一关乎全局、意义重大的再就业工作。大龄下岗女工以35-45岁年龄段为主,绝大多数是产业工人,他们是劳动力市场中就业困难最大的弱势群体,也是再就业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一、大龄下岗女工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大龄下岗女工在社会上有着双重角色,他们一般都是已婚妇女,在社会上是有着某种责任的工人,在家庭中是女儿、儿媳、母亲、特别是在经济收入不高的工人家庭中,他们必须又是家务繁忙的家庭主妇。在一定程度上说,我国妇女就业的抉择出发点不是个人而是家庭整体。如孩子在哺乳期、有老人需要照顾等,作为母亲、儿媳就要考虑,请人照顾老孩子需要费用,如果工作工资不高,工作又需要常常加班,或离家较远,这时她就觉得很难。因此,大龄下岗女工就业有着更高的比较成本。

但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大龄女工和老弱病残等其他弱势群体不同,后者一般已不是主要劳动力,而35-45岁的妇女正是精力充沛的劳动者,一般已经历过结婚、生育、有体力、有经验,正是蓝领工人的黄金时期,本来可以集中精力工作劳动,可现在他们大批下岗、失业、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损失;同时老弱病残者除社会救济外,还可依附于家庭其他成员。此外大龄女工也不同农村贫困户,后者有土地这种主要的生产资料作保障,有可靠的后盾,而她们作为产业工人,除了双手再无其它。她们也不同于进城打工的农民,后者在农村仍有土地,打工收入是很好的补充。总之她们没有后方、没有退路,上有老、下有小、对突然降临的贫困、缺乏承受能力。因此,解决大龄下岗妇女再就业问题对家庭生存、社会稳定关系极大。

二、大龄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影响大龄女工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和自身素质等主观因素,又有企业、社会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这些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调整政策,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逐步地、科学地、合理地解决好她们的再就业问题。

1、在劳动制度上针对女性的独有特点和角色制定针对性规定。

(1)实行灵活的就业制度。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实行灵活就业制度的方法缓解日益突出的就业难问题。像弹性工作制、非全时工作制、阶段性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等。中共中央在“十五”计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为我国劳动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在现实社会要,北京饭店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该饭店利用大龄下岗女工的年龄和经验优势,让她们为不定期的婚宴提供服务。她们特有细腻的体贴、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也促成了“宴会嫂”这一独特的职业。这种方式充分照顾了女性生理特点和家庭因素,为她们提供了二次就业的机会 。而且,在我国加入WTO后,实行这种形式有利于与国际社会惯例接轨。

(2)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立法进度。在劳动力市场的立法和管理方面,应当避免女性就业遭遇性别歧视的行为,保障她们参加劳动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女性就业方面有关政策的探讨与试点工作,并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阶段性就业等多元化就业形式从法律上、政策上给予鼓励和保护。

2、根据女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培训方式。

具体来说,政府应当建立适合女性特点的职业培训基地或培训中心,加强女性的职前培育和在职培训。在企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 下,可由社会承担女性教育、培训的任务。当然,社会也可向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另外,还可以兴办女子职业技术学校等,因人因材,因时因地施教,以扩大女性的知识面,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传统产业与就业格局都会相应地做出调整,即便是家庭服务也将趋于专业化,如服侍产妇的员,在一些城市称之为“月嫂”,不但要懂得如何照顾产女和婴儿,还要能够协助产妇进行康复训练等等。这就需要她们拥有护理和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女性职业培训必须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相关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变化。

3、国家和政府要大力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时,应当引进性别意识,充分考虑女性就业问题。大力发展适合女性从事的劳动密集性产业,社会服务业等等。要制定鼓励吸收女性就业的中小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并通过给女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办法来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她的经济地位乃至社会地位。

4、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思想,适应形势发展。

这种转变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的思想转变,这是前提也是关键。旧的就业、失业观念,男女就业不平等的观念,认为女的40岁没什么可干的等观念或多或少在有关部门和社团中存在,影响大龄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问题。因此,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思想,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维护妇女正常的劳动权、就业权、生存权。同时,大龄下岗女工一般是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产业工人,现在下岗了,要重新一个人去适应市场竞争,面临的困难很多,她们需要组织,需要中介服务,需要再就业领头人,只有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的观念变了,才会下决心,下大力气去做工作,为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5、根据女性心理、生理特点,提倡并帮助大龄女工去创造新产业、新岗位。

妇女在劳动中的特点也是优点、耐久、细心、平衡力强、容易掌握要求准确的手部运动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国际上社会学家认为,妇女适应的工作有以下特点:传统由妇女干的工作,如烹饪、清扫、缝纫、纺织等;不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没有危险或危险不大的工作;耐心的服侍性的工作;手指快速运动的工作;福利性、文化性的工作;与孩子接触的工作等等。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根据女性的这些特点,尽量创造出适合她们的新行业、工作环境等,更好地发挥女性的优势。近年来全国各地培育出一些适合女性再就业的新产业、新行业。如为上学孩子准备的“小饭桌”;收费较低的“家庭幼儿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后看管、辅导的“接送孩子上学公司”;帮助双职工的“家庭服务公司”;帮助老人的“病中陪护公司”等等。在这些产业中,劳动按钟点收费,也称“钟点工”,不但适合下岗女工的心理,生理特点,而且采取多样化劳动组织形式,发弹性工作时间制度,非全日工作制等等,完全适应女性双重社会角色的特殊需要。

6、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努力拓宽再就业渠道

社区服务在就业方面具有容量大、领域宽、用人广、用工灵活、择业便捷等优势。如开展面向离退休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的社会服务,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如社区卫生清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停车场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龄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同时,在发挥社区建设的作用时,民政部门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和社区建设的牵头、协调部门、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业问题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放眼世界,就业形势严峻,世界各国失业人数很多。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带来了大批工人下岗、失业、特别是大龄女工受到的威胁最大、压力最大、影响最深。但随着经济调整、改革不断进行、发展、完善、尤其是新产业、新行业的出现发展,下岗女工在面临失去工作的阵痛时,也面临着新的再就业机会。总之,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结合女性的自身特点优势,一定会处理好大龄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问题。我们可以肯定,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切实做到工和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障到位,在度过阵痛之后,中国妇女定会创造出更广阔的适合女性发挥聪明才智的新天地。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