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当银行成为假币的保护伞

当银行成为假币的保护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5 23:19:37 人浏览

导读:

今年10月下旬以来,河北石家庄连发9起退休老人退休金中现假钞事件,涉及假钞事件的为邮政储蓄银行多个网点,受害人均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法律界人士认为,难点在于储户往往无法提供“假钞是从银行取出来”的证据。(法制日报11月8日)人们常说,最危险的地

  今年10月下旬以来,河北石家庄连发9起退休老人退休金中现假钞事件,涉及假钞事件的为邮政储蓄银行多个网点,受害人均为 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法律界人士认为,难点在于储户往往无法提供“假钞是从银行取出来”的证据。(法制日报11月8日)

  人们常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同理,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其实也最危险。所以,类似银行流出假币这种事儿,最让人 防不胜防。

  不得不说,此次河北集中发生的假钞事件又一次提醒我们:不要轻信他人,即使是看似有足够公信力的机构。在利益的蛊惑下 ,柜台里的一只黑手会将准备好的假币与您的血汗钱掉包;在“离柜概不负责”的霸王行规下,多少老人只能在哑口无言中愤 恨离去。

  事实上,这家涉事的金融机构多年来屡爆类似丑闻,但始终未能彻底改正。除了查处难度较大以外,更大的可能恐怕还是单起 涉案金额不高所致。再傻的冒险者,也不会在顾客提取的一万现钞中放入五千元假币(四千元以上为立案标准),因为那样顾 客多半会跟他较真死磕;同时为了作案安全起见,冒险者多半也会挑选“老眼昏花”、警惕性差的老年人下手,以防在现场被 捉个正着。既然罪犯如此狡猾,那么引起警方的足够重视恐怕才是真相大白的最大前提。这就要求各地警方不再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只见小流不见江海,将多起个案并案侦查,下大力气让幕后黑手尽早遁形。

  同时还必须要指出的是,靠人不如靠己,在举证责任倒置尚不现实的情况下,跟银行打交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在一些 “著名”的嫌疑机构领取养老金时,不妨“有罪推定”——在把钞票拿到手之前,坚持让柜员再把钱过一遍验钞机。即使如此 还不够,由于验钞机普遍具备“只点不验”的功能,顾客还需要留意柜员是否在此前有一些不常见的小动作,以防假币“顺利 出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一个心眼比什么都重要的时代,信任的代价无比昂贵。当底线与道德层层失手,当信 誉和技术优势可以沦为犯罪分子开脱罪责的借口,我们呼唤有关部门能够站出来,以法律的武器捍卫公民的财产与尊严。(宋鹏伟)

  阅读延伸: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