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安徽:法援服务送到家门口

安徽:法援服务送到家门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5 15:57:56 人浏览

导读:

今年9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横排村村民方某的丈夫刘新锋,在浙江义乌打工不幸坠地后抢救无效死亡,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方某在村法律援助联系点帮助下,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网上向岳西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当天审核

今年9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横排村村民方某的丈夫刘新锋,在浙江义乌打工不幸坠地后抢救无效死亡,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方某在村法律援助联系点帮助下,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网上向岳西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当天审核审批并指派擅长劳务纠纷诉讼的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法援律师经过5天的努力,促使业主吴某与方某达成了赔偿协议,赔偿了方某35万元。

  “谢谢你们,不然我不会那么快拿到这么多赔偿款,法律援助帮了我大忙啊!”近日,拿到35万元赔偿款的方某万分激动。

  在安徽,便捷的法律援助已经成为广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安徽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法律援助作为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创新,以滁州市在城乡社区创办“法援超市”为起点,采取“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做法,在全省广布工作站点以及自主开发的法律援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运用,实现了法律援助面对面服务群众、点对点方便群众。

  1.7万余个站点服务千家万户

  “我们始终把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建点布局工作,使法律援助向乡镇、村居有效延伸,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安徽省司法厅厅长孙建新说,法律援助既是服务群众的民生工作,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法律援助的对象也在基层。

  目前,安徽已经建立了遍布城乡社区的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1.7万余个,基本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法律援助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和四级贯通、内外互联的法律援助综合信息网络体系,在把法律援助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法律援助的服务能力,真正把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尤其是工作网络和信息化网络两大网络体系的双翼给力和叠加互动,真正把“应援尽援”变成了可能,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在纵向上,依托司法所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安徽全省所有乡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10个,在村(居)委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15353个,基本实现“村村通”,形成纵向覆盖省、市、县、乡、村(居)五级的法律援助工作机构网络;在横向上,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维权。安徽各级均建立法律援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工会、信访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862个,使法律援助辐射深入到了相关行业领域。        >> 下转第二版

  >> 上接第一版 通过市司法局与监狱劳教单位“双向联系”工作制度,在全省29个监狱劳教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服刑在教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今年5月份,安徽省司法厅专门出台指导意见,在全省511个律师事务所全部建立法律援助援助工作站将法律援助工作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融为一体,形成法律服务综合优势。

  在推进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体系建设的同时,安徽省司法厅大力推进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对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建设,统一要求要有公示牌、宣传资料和联系电话,要有1名联络员、10名以上法律援助明白人。目前,全省125个法律援助中心中,118个设有专门的接待场所,多数便民接待窗口设立了咨询区、案件受理审批区、心理辅导及私密谈话室等不同功能区域和无障碍通道。

  网络通道让法律援助触手可及

  今年初,安徽省司法厅厅长孙建新对宣城市宣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晓春撰写的《信息管理让法援全面提速——宣州区法援中心运用法援信息管理系统体会》一文上批示:“文字很朴实,但却是刘晓春同志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感受。工作效率高,解决问题及时,工作成本降低,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欢迎,我们自身素质在信息化应用中得以提升,这是搞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是什么样的体会能让一个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的文章引起省司法厅厅长的关注?

  “2009年4月,我们中心开始试用市司法局研发的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截至12月22日,全区法律援助案件实现网上录入492件,其中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录入312件,位居全市第一位。我们中心自2003年成立至2008年共办理援助案件481件,而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2009年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92件。”宣城市宣州区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的确,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深刻改变了安徽省法律援助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遍布城乡的法律援助组织基层网络连成一体、协调合作、发挥实效。安徽省司法厅巡视员张武说,法律援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使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办案效率显著提高,社会效果明显增强。如今,在农村地区,非诉讼案件从申请、受理到指派、办理、结案,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3天之内,一些案情简单的纠纷当日即可结案,大幅缩减了群众寻求法律援助的时空距离。

  为了推动便捷的法律援助快速形成,安徽省司法厅结合今年该省开展的法律援助提升年活动,出台了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能力的考评标准,从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增强服务提供能力、提高实施管理能力、扩大社会影响能力四方面设定“硬标准”,将法律援助工作是否写入十二五规划、列入本级政府民生工程或为民办实事项目外,市级党委,政府出台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意见、专题研究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法律援助经费年度财政拨款完成省厅确定的目标数、主动募集社会资金支持法律援助工作等情形均纳入考评范围。目前,该省有6个市将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各级财政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逐年加大,2010年各级各项法律援助经费达3000多万元。

  “家门口就能申请法律援助,让我们群众方便又受益。”通过法律援助讨回工钱的亳州市谯城区群众姜家忠等八位农民工说,法律援助是为贫弱群众服务的,就应当时刻在群众身边,群众能摸得着、看得见。

  据了解,自开展便捷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以来,安徽省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数就大幅增加,尤其今年全面推进以来,截至9月底,安徽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082件,已超过2010年全年的案件数,其中,合肥市同比增长177.5%,淮南市同比增长133.03%,池州市同比增长122.91%,均进一步大幅提升。

  延伸阅读:劳动社保 工资福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