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最新工伤保险条例不存在同命同价

最新工伤保险条例不存在同命同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18:27:33 人浏览

导读:

导读:新工伤保险条例草案的出台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其中有一点却变成了部分媒体的误读,那就是新工伤保险条例草案开始实行城乡同命同价。对此,有学者站出来澄清了误区,指出新工伤保险条例并不是说实现了同命同价,关键在于适用了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但具体标准仍然

  导读:新工伤保险条例草案的出台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其中有一点却变成了部分媒体的误读,那就是新工伤保险条例草案开始实行“城乡同命同价”。对此,有学者站出来澄清了误区,指出新工伤保险条例并不是说实现了同命同价,关键在于适用了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但具体标准仍然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而定,否定了媒体之前的命题。

声音:这是媒体的误读

  了解《工伤保险条例》的人都知道,上述媒体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工伤保险条例》规范的对象就是“单位职工”,而单位职工这个概念,具有同一的内涵,不区分城乡,不受户籍的影响。所以,可以说,即使在老版本的《工伤保险条例》里也不存在城乡同命不同价问题。在此,笔者纠正一下上述报道的错误。

  实际上这次《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死亡补助金的修订与老版本相比较,其改动之处在于不在区分地域,而是适用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根据修改前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获得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地域,因工死亡的补助金标准是不一样的,套用媒体的表述就是“同命不同价”,只不过这里的不同价不是因为城乡差别,而是基于地域差别。此次将上述工亡补助金标准修改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也就是说因工死亡补助金突破了不同的地域差别,实现了“同命同价”。在崇尚平等的舆论背景下,媒体认为此次条例修改无疑是一个进步。

全国统一标准未必就是进步?

  不过笔者并不认同上述所谓进步的观点,相反,我认为此次有关全国统一适用因工死亡补助金标准的规定,缺乏理论的依据,也将给实践带来一些问题。

  《工伤条例》所涉及的工亡补助金在性质上并非是死亡者生命价格。因为生命并非财产,也不可能有所谓价格。结合民法学的理论,工亡补助金与其说是死者生命的价格,不如说是对于死者的生存亲属的补偿,是关系到死者亲属的利益的问题。对于这种利益的性质,有人认为是对于死者生前抚养人的利益的保护,也就是说,由于职工因工死亡导致其生前依法定抚养义务共给生活费的被扶养人因此丧失了生活的来源,因此,工亡补助金就是对于死者生前所扶养者的补偿。[page]

  还有人认为,如果因工死亡者如果活着,其就会不断的创造财富,这些财富最终会留给其合法的继承人。而由于因工死亡者的死亡,其合法继承人失去了本应可以继承的财产,所以,工亡补助金可以视为对于死者合法继承人的补偿。但是不管如何解释工亡补助金的性质,其数额显然都受到死者生前创造财富能力的影响,也就是死者生前工作收入的影响。而死者生前的工作收入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自然有很大的差别。就此而言,适用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对于落后地区而言似乎太高,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又显得不足了。

  从工亡补助金的来源分析,适用全国统一的标准也缺乏合理性。工伤保险的各种补偿金是来源工伤保险基金,而工伤保险基金则是来源于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盈利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适用全国统一的工亡补助金标准也就意味着全国将适用统一的工伤保险费企业缴纳标准。这势必给落后地区的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皮之不在毛将焉存,如果企业不能发展,那么,最后影响的还是职工的利益。

  笔者认为,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追求,法律在规范社会利益分配的时候致力于平等也是应该的,但是,任何平等的诉求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只凭良好的愿望,违背规律的制约,只能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希望立法者慎重!(孔德峰)

法 律 快 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