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国家统计局官员做客新华网

国家统计局官员做客新华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14:40:43 人浏览

导读:

新华网消息,由中国信息报社和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共同举办,新华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2月22日揭晓,CPI、房价、城镇居民收入等五个数据被选为2009年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我们从22日开始推出解读“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系列访谈,今天我们推

  新华网消息,由中国信息报社和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共同举办,新华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2月22日揭晓,CPI、房价、城镇居民收入等五个数据被选为2009年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我们从22日开始推出解读“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系列访谈,今天我们推出第二场访谈。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23日做客新华网,为广大网友解读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

  平均工资不是衡量收入的依据 是企业支付的劳动力成本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今天我们将继续为您解读“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冯司长,您好!欢迎您为大家解读一下我国2009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的情况。

  [冯乃林>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新华网参加访谈。

  [主持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始终是广大老百姓,包括网友们关注的统计指标。这个指标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到底反映的是什么呢?

  [冯乃林>广大网友关注这个指标,我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工资收入等同于个人的收入,认为它与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我想借此机会说明一下,这里确实有一个小小的误区,劳动工资统计的根本目的是反映劳动力用工成本。数据出来以后,有关经济学家用它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政策也挂钩得比较紧密,包括社会保险政策以及赔偿的政策的制定,都和平均工资挂钩。另外,比较常用的一些分析就是要用平均工资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力。

  [主持人>平均工资实际上不是每个人拿到手的钱,而是雇佣方等企业所支付的劳动力成本?

  [冯乃林>我认为,平均工资这个东西不是衡量老百姓收入的依据。按照我们统计的工资,国务院当时明确规定了工资的组成包括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货币和用实物方式发给个人的工资,也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工资被增长”较形象地反映了统计制度的缺陷

  [主持人>有一个网络用词叫做“被”,现在很多的网友说:我的工资又被怎么怎么样了。我们的工资可能就是这么多,但是为什么统计局出台的数字却是增长的呢?

  [冯乃林>首先,我们原来没有把私营单位包括进来,反映的变化情况是不包括私营单位的数字;其次,我们发布的是平均数,从统计上来讲比较大的弱点就是把差异给删掉了,可能高收入的人员只要有一两个,就会把低收入的人给带起来了,他们工资的增长也会造成平均数的增长。所以,“工资被增长”确实应该是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工资统计制度的一个缺陷。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在统计方法上有一个硬伤,有没有什么很好的改良方法呢?

  [冯乃林>原来很多网友们提出过一些质疑,其实我们已经改进了,网友提出的是比较专业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统计方法,如果要用计算中位数或者是众数必须要从统计的角度,按照每一个个体的数据才能计算出中位数。我们在以后的做法里面,确实是想从今年开始试点,准备从企业里面逐步把这个工资统计稍微细化一些,工资的结构和构成分开,不仅仅是工资综合,也要搞一些不同的组成部分,能够把差距有可能的减弱。

  [主持人>我相信各位网友听了冯司长的一番话以后,就能够理解国家统计局的工作的,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法调整一些技术上的改进,让平均工资更加真实地反映工资收入。

  [冯乃林>统计数据无论怎么样都能够和个人的感受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都有所影响,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工作。

  工资增速高出CPI10%不是常态 应理性看待

  [主持人>网友在关注平均工资数据的时候,也表达了对平均工资增长速度的期望,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冯乃林>我看新华网上网友们对于自己对关注的数据选择,大多数的网友对平均工资希望有两点,第一是希望工资的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第二是希望工资的增长速度比CPI指数要高出10%。

  首先,从1990年到现在,很多地方的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都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的,2000年以来很多地方的工资都是跑赢了GDP,当然这个平均工资不包括私营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是最近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非常关注民生,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

  其次,从CPI的情况来看,在1990年到2000年当中,工资的增长始终是高于CPI的增长,并且2000年以后都是比CPI高出10%左右,就说明了老百姓这些年得到的实惠比较多。

  [主持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购买力不要下降。

  [冯乃林>这种始终高出CPI十个点的现象,我自己认为是比较特殊的,应该不是一个常态。不可能我们始终期望工资的增长会高于CPI十个点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个体感受和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差距 应客观看待“被就业”

  [主持人>我们能够体会到人口就业司在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上真的是花了很大的心思,能够让这个数据照顾到更多的老百姓,让数据更加接近准确。最后我问您一个小问题,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还是这么高呢?

  [冯乃林>现在的就业统计也好,还是失业率也好,基本是采用了统计城镇就业人数,比如说失业率用的是城镇登记的失业率获得的数据。大学生毕业以后的“被就业”现象应该客观分析。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在保证大学生就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自主创业、西部就业等,确实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有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认为有些工作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那种工作,包括自主创业,可能没有真正达到他们理想的就业状态,就认为是“被就业”。

  国务院有一个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我参加过几次会,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在保证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我不认为这个数据本身有太虚的成分,但是肯定个人感受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找工作确实是每个大学生在大四所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但是找工作的心态,包括你从事这个工作的心态非常重要。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个工作不是我特别满意的工作,他就觉得有想法。其实每个工作无论你自己喜欢不喜欢,只要你真正敬业,这个工作就是适合你的。你的工资可能就会一步一步地往上涨,毕竟个体的感受和统计数据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这点我们要理解。我们还是要珍惜眼前的工作,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冯乃林>希望我们的年轻朋友们能够真正的从主持人的话语里领悟到一些东西。

  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纳入统计 不会影响群众利益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情况。

  [冯乃林>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大。根据调查推算,2008年底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约有6676万人,相当于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所包含从业人员的54.75%。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较低。2008年底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约为17071元,只相当于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平均工资的58.40%。

  [主持人>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2009年纳入统计后,将会使得整体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冯乃林>很多政策实际上是依据平均工资制定的,平均工资下降了以后可能确确实实会对居民的养老、失业、医疗、生育、保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用一个新的平均工资来衡量,养老金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个人缴的少,企业也缴的少,但是领取的也少了。

  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较低,所以包括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以后,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与目前发布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比,有一定幅度降低。另外私营单位的行业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所有大的行业。包括私营单位以后,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数据也将发生变化。

  平均工资数据与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发布包括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数据后,有关部门将评估其对现行政策的影响,制订相应措施,不使群众的利益受到影响。现在,相关的部门在积极研究根据新的情况能够在政策上出台一些新的衔接的方法,不会因为统计方法的改变而造成对老百姓福利方面的影响。

  个体户收入不是工资收入 反映在城镇居民收入中

  [主持人>有网友提出,除了私营单位外,还应该将个体经营者也纳入工资统计之中。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对个体户也进行统计?

  [冯乃林>首先以中国目前的情况,个体户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体户,就是自己就业,没有雇佣人员的那种个体户,严格说这种个体户的收入不是工资收入,应该叫做经营收入,这块已经反映在城镇居民收入中了。

  第二类就是有一些单位是注册的个体单位,但是实际上还是一种雇佣关系比较多,雇佣人员在7人或者以下的其实是属于个体经营的,如果雇佣人员多了就不应该算是个体户了。

  目前工资统计包括160万个单位的汇总数据

  [主持人>在统计的时候采用了什么统计方法呢?

  [冯乃林>我们现在传统的工资统计是每个季度,所有的企业主管部门要报一个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以及平均工资,一层一层的从县报到市、报到省、报到国家,全国到目前有160万个单位的汇总数据。

  [主持人>这160万个企业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定呢?

  [冯乃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逐步增加了外资企业,包括其它的一些股份合作制企业,但是到两三年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报的制度没有包括私营企业,从行业来讲应该是全部包括的。如今,各个不同的收入阶层都包括了,地域也是完全覆盖了。

  国家统计局在工资统计方面准备进行四方面改革

  [主持人>除了扩大工资统计的范围之外,国家统计局在工资统计方面还准备进行哪些改革?

  [冯乃林>我们打算在今后的两三年里面采取一系列的做法进行改革。第一、增加反映劳动报酬结构和差异的统计指标。针对目前工资统计只有平均工资,不能很好反映工资收入差异的问题,我们将在2010年进行试点,增加反映劳动报酬结构和差异的统计指标,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指标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反映工资结构的指标,增加并规范企业对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统计。

  第二、改革劳动工资统计的调查方式。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一直延续了全面报表的统计方法,报表单位有150多万家。这样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对数据也不能做更多的分析,所以我们将从2010年开始,逐步推广在私营单位以外的其它单位也实行抽样调查。

  第三、改革劳动工资统计的数据汇总方式。从2009年年报开始,我们将改变现行工资统计数据逐级汇总的模式,要求地方统计局直接上报基层单位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对基层单位数据进行超级汇总。

  第四、改进劳动工资统计的数据发布方式。从今年起,我们将改进工资统计的数据发布方式,每年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布详细的分行业、地区、注册类型和单位类型的年度数据。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企业逐步建立企业对工资这方面的电子牌照,这样以后我们收集工资统计数据的时候能够更直接地从企业拿相关的情况,从而能够直接反映个体的工资情况的数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