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新华时评:如此培训农民工 资金怎不变“肥肉”

新华时评:如此培训农民工 资金怎不变“肥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06:34:50 人浏览

导读:

这仿佛是果戈理笔下“死魂灵”故事的现代版――弄来农民的身份证登记签名,随便找人糊弄几堂课,凭借所谓的“培训登记表”,不法培训机构就能轻易从相关部门处按人头领取培训补贴。2008年,贵州省严厉查处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内的系列“窝案”,一批内外勾结大肆
这仿佛是果戈理笔下“死魂灵”故事的现代版――弄来农民的身份证登记签名,随便找人糊弄几堂课,凭借所谓的“培训登记表”,不法培训机构就能轻易从相关部门处按人头领取培训补贴。

2008年,贵州省严厉查处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内的系列“窝案”,一批内外勾结大肆套取农民工培训资金的不法分子落入法网。把“黑手”伸向农民工培训的钱,固然罪无可恕,应当严惩,然而在其背后,更值得拷问的是制度本身。

贵州省有关部门2008年初的一份统计表明,2007年,全省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项目多达十六七种,经费总计达3亿余元。其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资金达1.2654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管理使用得当,将极大地提升贵州当地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反之,管理松散甚至失控,也很容易变成不法分子垂涎三尺的“肥肉”。

采访中,不止一位官员谈及这样的“无奈”: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上一级政府部门在拨款的同时,还要下达相应的指标任务,如果不能如数完成,年终考核时很难过关。以贵州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例,其2009年的任务数是2.6万人。该市培训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此摇头说:“全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过7万多人,按照这几年布置的任务,早该全部轮训了一遍。”另一份材料显示,近几年来,贵州省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超过4000万人次。这也意味着,对于拥有3900多万人口的贵州而言,相当于所有的人都已参加过至少一次培训。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记者接触到的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均表示,他们很难被培训眷顾。稍稍深究一下,不难明白其中原因。对于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而言,一年中返乡的时间非常有限,针对性的培训难以组织。为了完成任务,少数地方甚至由政府部门组织留乡农民参训,而一些不法培训更是借机钻空子,花钱买通手中握有培训实权的官员,大开敛财之门。

考核只看数字,不重成效;权力过度集中,缺乏监督;管理疏于防范,千疮百孔,“惠农工程”一变而为“腐败温床”不足为奇。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地均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潮”现象,这正是将农民工集中起来培训,有效提升其劳动技能的大好机遇。如何堵漏查缺,完善机制,使得农民工培训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成效,正是摆在各级相关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