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关于高校就业率的几个潜忧

关于高校就业率的几个潜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06:34:03 人浏览

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半年仍然失业的73万人中,有51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另有16万人处于“啃老”状态。近期,某调查公司对北京高校2009届毕业生的签约情况调查结果为:截至5月中旬已签约的学生仅为21.1%,近39.6%的学生暂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半年仍然失业的73万人中,有51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另有16万人处于“啃老”状态。近期,某调查公司对北京高校2009届毕业生的签约情况调查结果为:截至5月中旬已签约的学生仅为21.1%,近39.6%的学生暂未找到工作,38.6%的学生已有意向但还未签约。(《新京报》6月14日)

  “剩女时代”,“剩生”——剩余的毕业生,又成为一道风景线,连温总理都不得不“非常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从教育机构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字来看,《新京报》的这个报道该是“假新闻”。不管是笔者个人的亲眼所见,还是网上的议论,大学应届毕业生90%的就业率,应该是“全国一盘棋”。既然教育部门公布的就业率如此可观,为什么北京地区的高校还会有73万的“剩生”在漂着?从报道中看,这些“剩生”不该是地方高校涌进京城的游民,而是北京本土高校的“土产”吧?如果我们无法证明《新京报》披露的数字有假,就只能怀疑教育部门所公布的就业率的可信度了。

  数字只是个符号,它本身就是人工制品。世间的许多事情,尤其是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科学)里的数字,更是人类的婢女,多与少、孬与好并不像某些人所宣称的那样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登台的数字是否被梳妆打扮过。表演性质的数字,纵然何等地光彩夺目,也是工艺品,狐狸的尾巴早晚要露馅的。这几年,我也算被召集参加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低等级会议,得到的指示是不管用什么办法,确保90%签约率这个数字,谁完不成指标就得被扣钱。也曾不满过,也曾抗议过,结果是无效。幸亏生活在网络时代,PS技术能让我们轻松制造就业协议所用的子虚乌有图章,几元钱就可以搞定。注水了的高校就业率,缺乏了职业伦理,不能简单责怪高校,是政治任务层层压下来的结果。如果不是市场揭了丑,这个就业率数字本身还是蛮好看的。然而,年复一年的炮制虚假的就业协议,纸能包得住火吗?

  就业率不理想,常见的理由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这个论调未必站得住脚。大海有稀释毒素的能耐,市场也有消化劳动力的本事。所谓的人才需求过剩,不过是个托词而已。看看目不暇接的招聘启事,就知道市场需求不旺盛本身很心虚。之所以“剩生”可观,在于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有缺陷。记得前几年某高校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试题的作文议论的话题是: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样的议题,颇有见地。遗憾的是,受就业率驱动的高校办学方针,越来越像职业培训机构,从“娃娃”(大学新生)开始抓职业规划,抓公务员考试培训。如此“慈母”,短视之至,令人寒心!大学是熏陶思想、知识补钙的时期,学科壁垒,把越来越多的学生变成了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教育模式和国际接轨,大学四年老老实实学基本的科学知识,毕业时用一年时间读“学士后”——参加职业培训,这个时候基本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再去掌握基本的职业入门技能。而高校对实践课的过分强调,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不说,还误导了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理论知识素养薄弱,实践技能知识也很皮毛,就业后焉能满足单位需要?

  就业率的不乐观也有学生自身的责任。中学生作弊,到了大学缺乏严格的管束更将作弊当作家常便饭。种地的爱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哄骗的东西,能撑几天?有些学生听说就业难,不是奋发图强,用实力说话,而是看破红尘,自暴自弃,变成校园内的“逍遥公”。逍遥公的舒坦日子不会长久。福柯曾痛斥过游手好闲之辈:“在某种意义上,游手好闲是最恶劣的行为,因为它像在伊甸园里那样等待着自然的施舍,强求某种仁慈,而人类自亚当以来已无权提出这种要求。在堕落之前,傲慢是人类犯下的罪孽。自堕落之后,游手好闲是人类傲慢的最极端表现。这是荒唐地以贫困为自豪。”那些不珍惜青春光阴、不喜欢读书的大学生们,如果自身不争气,即便国家包分配,最终依然是害人害己。学风和就业率成正比,前者不乐观,后者焉能满意?

  写作,工夫在诗外;学习如此,就业率同样如此。就业率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需要各方检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