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制造业乍暖还寒

制造业乍暖还寒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2 04:01:58 人浏览

导读:

尽管已经走出2008年以来的寒冬,但2010年的制造业,距离暖春依旧遥远。岁末年初,很多外向型制造企业都接下了海外客户报价相对固定的订单,但它们却要面对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人力资源成本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盈利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

  尽管已经走出2008年以来的寒冬,但2010年的制造业,距离暖春依旧遥远。

  岁末年初,很多外向型制造企业都接下了海外客户报价相对固定的订单,但它们却要面对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人力资源成本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盈利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一场赌博。

  而制造业预期中的确定因素,大多是久未根除的老问题,比如核心技术的缺失,采购商和零售商的强势,产能的过剩和外资的反扑,等等。内忧外患夹击之下,行业前景并不乐观。

  分化

  海外订单在恢复,出口价格有回升,尽管幅度较为有限。这是国内众多出口型制造企业2009年春节以来的共同感受。

  在制造企业聚集的广东省东莞市,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的订单已经明显恢复,一些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6月。内销订单也比金融危机前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重要原因是长期做外贸的制造企业还不太熟悉国内市场。

  2009年第二季度,东莞制造企业的海外市场出现复苏迹象,第三季度订单明显增多,订单价格也有所提高。目前,东莞很多企业的开工率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部分企业甚至重新出现了招工困难的现象。

  2007年底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业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珠三角、长三角众多外贸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家电、汽车、电子设备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大量中小企业倒闭。

  2010年,这样的景象似乎不会重演。随着国外市场的转暖和国内需求的释放,制造业2009年的复苏趋势将延续,但不同的细分行业将呈现不尽相同的走势。

  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数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已连续第9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回升态势。20个细分行业中,只有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饮料制造业3个行业低于50%,其余17个行业均高于50%,尤其以烟草制品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为最高,达到60%以上。

  行业景气度的分化表明在经济连续高速的反弹之后,部分行业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需要调整结构。未来数月,各行业景气度将继续有所分化,总体呈现正常经济时期的特征。

  以家电、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和工程机械主导的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新一年的行业亮点。

  前者是国家政策刺激消费可以取得成效的广阔领域。前者在国家支持政策延续和消费潜力开始释放的双重刺激下,将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后者则继续受益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尚未完工的大量政府投资工程。[page]

  而企业较为分散、产能较为充裕的细分行业,如家居建材行业,未来仍将面对渠道费用过高、商业心态浮躁的环境。2010年,这些情况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可能会加剧。行业内的很多企业仍将为生存而挣扎。

  赌局

  海外订单的价尽管有所提高,但大部分订单都是价格相对固定的长期订单,而制造企业却面临着不确定的成本。它们能否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赌赢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人力资源成本等不确定因素。

  与赌场上的碰运气不同,企业运营中面向未来的“赌”有“道”可言。企业只要对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加上过程中自身的努力,就能对“道”有所把握,赢的概率应比赌台上要大。

  原材料价格,是制造业2010年共同面对的首要不确定因素。2009年以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有企业对基础原材料、重要能源的强势垄断,让制造业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部分上游零部件的紧缺形成强烈预期。

  从制造业对材料的需求角度看,在2010年,出口市场复苏的脚步不会太快,内销市场的拉动也不会太大,原材料价格理应是平稳的。但事实上影响价值的因素还有很多,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在通货膨胀预期下的对策。市场充裕的资金很有可能流向商品市场,商品市场的一些商品会被购入以对抗通货膨胀,这就可能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这些商品的价格会被拉起,可能造成一些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

  2010年彩电业的上游平板资源会缺乏,价格也可能水涨船高。由于主要的面板厂2009年做的计划非常悲观,产能的准备严重不足,造成平板的缺货。不过,这或许只是暂时现象,国内目前建设了四五条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未来会朝着供求平衡,或者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

  对外贸企业而言,人民币汇率是影响其出口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尽管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早有预期,但2010年的升值幅度,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内贸企业主要担心国内需求能否真正拉动。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生存问题,处于亏损或零利润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拉动内需挑战很大,因为只有企业有了利润,老百姓手里的钱才能多,收入高了才能增加内需。

  2008年上半年,随着国内通胀的加剧和《新劳动法》的实施,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走出2009年的低谷后,2010年,人力资源成本可能重拾增长。

  广东一些企业2009年曾到江西等一些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招工,发现在国家拉动内需等政策的影响下,当地制造业发展加快,为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劳动力到广东找工作的人将会更少。加上目前的就业人口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对工作待遇的要求也比上一辈的人要高,这也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page]

  困局

  如果说不确定因素将制造业拖入赌局,一些确定的“老问题”将令2010年的制造业再度面临困局。

  由于核心技术缺失,中国的制造企业大部分聚集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无论是对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国外的技术提供商,还是下游的渠道商和零售商,它们都缺少话语权。表现在价格上,制造企业要承受上游的成本上涨,却又无法传递给下游,甚至为了争夺市场,还需要展开一轮又一轮的价格绞杀。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对外来技术的依赖度超过40%,而美国、日本的对外技术赖依度只有5%。同时,我国的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由于我国产品附加值低,往往采用低价竞争和模仿国外新产品的方式赢得订单,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贸易摩擦。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去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

  在后危机时代,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根除,反而有愈加恶化的趋势。

  家电业2010年仍可能陷入价格战。国内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而降价促销,而随着欧美经济复苏和市场形势好转,2010年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将不甘心相对现状,必然大举反扑,加剧市场竞争,给国产品牌带来压力,三、四级市场争夺也将更加激烈。

  规模较小的制造企业,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同时,还要面对渠道商和零售商的进一步挤压。特别是一部分外贸企业转而开拓国内市场后,它们的弱势更加明显。

  外贸企业转攻国内市场,还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它们会发现,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成本较高,产品卖给中间商或零售商后,货款无法及时收回。而外贸订单尽管利润微薄,但外商通常较守信誉,很少拖欠货款,交易风险相对要小。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