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没有过度损权,何来钓鱼式维权

没有过度损权,何来钓鱼式维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2 03:22:45 人浏览

导读:

方先生今年32岁,宁波余姚人,他从2004年起,专挑问题企业务工,5年里,他为自己和工友共提出劳动仲裁36次,诉讼56次。已连续将工作过的12家企业告上法庭,基本上屡告屡胜,被誉为维权狂人。对于外界称其行为方式为恶意维权和过度维权,他说,自己这么做只是在争取合法

  方先生今年32岁,宁波余姚人,他从2004年起,专挑“问题企业”务工,5年里,他为自己和工友共提出劳动仲裁36次,诉讼56次。已连续将工作过的12家企业告上法庭,基本上屡告屡胜,被誉为“维权狂人”。对于外界称其行为方式为“恶意维权”和“过度维权”,他说,自己这么做只是在争取合法权益,不算“恶意”,也没有“过度”。(12月28日《浙江日报》)

  表面上看,方先生专挑“问题企业”务工,发现企业问题,然后提起劳动仲裁与法律诉讼。与钓鱼执法还真有几分类似。但是,与交通部门钓鱼执法广受舆论诟病截然不同的是,尽管被钓鱼维权的企业不满方先生,但是不少网友对钓鱼式维权的做法表示理解与支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交通部门钓鱼执法对象是普通车主,标的是执法经济;而打工者钓鱼维权的对象是“问题企业”,目的是维护底层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正如方先生所言:这么做只是在争取合法权益,不算“恶意”,也没有“过度”。方先生不断跳槽不断打官司固然不为企业待见,但是此举合理合法,与过激维权完全不同。再说,没有企业对劳动者过度损权,何来劳动者钓鱼维权?如果不是企业侵权太严重,维权狂人状告企业,为何一告一个准呢?而且打工者采取钓鱼方式维权背后职能部门与工会缺位的问题值得思考。

  尽管劳动法已经颁布14年,劳动合同法已经生效两年,但是劳动者被侵权的新闻仍然不时进入公众视野,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政府执行力不够,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被用人单位信仰。导致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劳动者应该获得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保、医保、工伤待遇、休息等方面的权利难以保证。这些可以从农民工开胸验肺、白领“被全勤”、频发的堵路秀、跳楼秀、跳桥秀、裸奔秀中得到验证。每到年终岁末,劳动者维权新闻更是呈放大状态展现在公众面前。

  当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地位普遍不对称,是不争的事实。弱势的劳动者在强势的老板面前根本没有话语权。打工者钓鱼式维权固然可以争取应有的权利,给问题企业一点威慑,但是面对劳动者权利屡屡被侵害的现实,仅靠一个两个维权狂人的智慧与努力远远不够。事实上,大多数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机会,明知企业侵权也不敢与企业较真,员工对此很无奈。但是法律不能无奈,职能部门不能束手无策,更不能熟视无睹。

  对劳动者而言,维权狂人虽然可亲可敬,屡告屡胜的维权成绩可圈可点。但是频繁跳槽钓鱼维权毕竟不能成为常规维权手段,更多的侵权问题靠职能部门去矫正。职能部门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者维权预防机制与监督机制更重要。比如,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办法,由用人单位负责举证,企业拿不出劳动合同与工资发放证据就视为违规,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完善社会信用系统,给“问题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把问题企业列入“信用黑名单”,让无良老板寸步难行,加大侵权者的违规成本;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由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展开关于工作时间、工作待遇、工资结算方式、工作条件、职业病保护等问题的协商谈判,从源头上堵住“问题企业”。[page]

  法律规定也好,制度建设也罢。关键在于其执行力。既然相关法律制度已经生效,职能部门就要严格执法,让法律制度通上高压电。如果职能部门通过强大的执行力落实法律制度,主动到生产一线查处企业存在的问题;如果职能部门认真受理劳动者投诉,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及时足额兑现劳动者权益。根本不用维权狂人频繁跳槽,专找问题企业务工,靠提起劳动仲裁与打官司维权,“问题企业”的问题也会逐渐减少,劳动者务工环境也会逐渐改善。

  反之,如果“问题企业”的问题得不到刚性矫正,劳动者权益得不到落实,法律制度会沦为纸老虎,劳动者另类维权智慧也会层出不穷。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