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争议 > 如何处理因除名引起的争议?

如何处理因除名引起的争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17 08:32:19 人浏览

导读:

现实生活中常发生因除名引起的争议,其重要原因是如何把握除名的条件,在操作上有较大难度。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除名的条件包括:第一,无正当理由旷工;第二,经批评教育无效;第三,连续旷工超过15日或一年内(按自然年度计算)累计旷工超过30日。目前争议较大的是

  现实生活中常发生因除名引起的争议,其重要原因是如何把握除名的条件,在操作上有较大难度。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除名的条件包括:第一,无正当理由旷工;第二,经批评教育无效;第三,连续旷工超过15日或一年内(按自然年度计算)累计旷工超过30日。目前争议较大的是如何掌握“经批评教育无效”这个条件。

  “批评教育”是除名前的必经程序,否则就不合乎法规程序的要求。法律上要求除名处理时先行批评教育,是想体现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精神,避免随意处罚职工。但并不是要一刀切,一律要求面对面的批评教育,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经教育无效”,是指对犯错误的职工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后仍无悔改表现。例如职工有旷工行为时,用人单位应当通过谈话,发出限期回单位上班通知、黄色警告书,以及家访等方式告知当事人的旷工行为是错误的,而职工知错后仍无悔改之意,致使旷工时间达到法规规定的标准,这时单位方可对职工予以除名。而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例如:

  (1)违反企业的特定要求,应视为“教育无效”。有的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和工种、岗位的特殊性质,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职工的身体健康,对职工有特定的要求,在职工进入用人单位时就进行了专门的教育,而且平时还三令五申。因此,如职工仍违反这些特定要求,就可视为“经教育无效”。

  (2)对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给他人人身造成严重伤害的职工,除触犯刑律者外,企业可先进行教育,也可依据违纪职工认错态度决定从轻或从重处理。

  (3)对无正当理由长期不归、下落不明的旷工职工,企业发出限期返回通知或登公告后,在规定期限内仍然不归的,可视为“经教育无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