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用人单位 > 劳动纠纷 > 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怎么办

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9 18:10:48 人浏览

导读:

在发生工伤后,我们最好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我们最好在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向有关部门提起劳动赔偿的申请或者直接向劳动局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怎么办的有关知识。

  在发生工伤后,我们最好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我们最好在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向有关部门提起劳动赔偿的申请或者直接向劳动局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怎么办的有关知识。

  一、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怎么办

  发生工伤事故后,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是所有问题的前提,不申请工伤认定,就无法通过工伤获得赔偿。建议劳动者催促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者自己及其亲属也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对于工伤赔偿问题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不满意的,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去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到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二、工伤赔偿协议达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这是节约成本、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说明双方已无争议,债权债务关系已经确定,只待履行即告消灭。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依据该赔偿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因工伤赔偿事项已转变为债权债务关系,可以不经过劳争议仲裁程序,自然不受申请仲裁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协议,那么双方的争议受仲裁时效约束。但是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了,就不再受仲裁时效的约束了。

  三、申请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1、工伤报告程序,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

  2、工伤认定程序,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第一步。

  3、工伤鉴定程序,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即走完工伤认定程序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

  4、协商赔偿程序,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5、劳动仲裁程序,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6、法院审理程序,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7、执行程序,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8、申诉程序,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则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但这一般很难。

  以上便是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怎么办的有关问题,工伤赔偿然后先应当申请工伤鉴定,然后在通过合法的手段向公司提起诉讼,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公司出具工伤证明的有关材料,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维权。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