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鉴定 > 司法鉴定分类 > 法医精神病鉴定 > 2022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有哪些

2022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23 13:33:18 人浏览

导读:

我们经常在电视、甚至现实之中看到很多人在触犯法律之后。都想利用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结果来逃脱法律的的制裁,殊不知现实中想利用法医精神病鉴定结果来逃脱制裁是非常困难的事

  我们经常在电视、甚至现实之中看到很多人在触犯法律之后。都想利用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结果来逃脱法律的的制裁,殊不知现实中想利用法医精神病鉴定结果来逃脱制裁是非常困难的事,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正因为精神病患者自身很难意识到自身的精神疾病,从而做出一些违法律的事情,才有不负刑事责任的可能。

  法医精神病鉴定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有哪些:

  一、2022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刑事责任能力鉴定

          依据《刑法》第18条,其中明确规定:

  (一)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明确规定了评定精神病人作案时的责任能力状态必须具有两个要件:一是医学要件,即必须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学要件,即根据其实施危害行为时精神症状对其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影响。

  (三)关于不能辨认和不能完全辨认的法律定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5条规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病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因此,评定时首先要明确精神疾病的诊断,并判明其实施危害行为时所处的疾病阶段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综合分析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响,作出责任能力评定。

  二、2022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民事行为能力鉴定

  (一)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受疾病影响,其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在民事行为中正确地表达自己意思,并理智地处理自己事物的能力受损,即影响到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依我国《民法》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的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与他的健康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因此,对精神障碍患者行为能力评定的总体原则,是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的不同疾病阶段及严重程度,看其是否具有独立判断是非和理智地处理自己事物的能力分别评定为有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

  (三)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能力的评定实际上包含了两类情形,即一般民事行为能力和特定民事行为能力,在这两种行为能力评定中,运用上述原则时,着重点应有所区别。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总结的2022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有哪些,法医会根据精神病鉴定范围、项目来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能力,一般来说伪装成精神病患者去实施违法行为,从而想达到逃避责任的的做法是基本上行不通的。

 

(责任编辑:陈墨宸)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