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动态 > 央企投资失误 央企监管体制被拷问

央企投资失误 央企监管体制被拷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16 15:29:18 人浏览

导读:

导读:审计署发布的对17家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却揭露了央企就差钱背后的真实状况决策失误导致巨额投资亏损;细读17份审计报告,对于财务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补登、调整;对于工程招标上的问题更多也只是程序上的不合规;但对于投资失误,却有可

  导读:审计署发布的对17家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却揭露了央企“就差钱”背后的真实状况——决策失误导致巨额投资亏损;细读17份审计报告,对于财务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补登、调整;对于工程招标上的问题更多也只是程序上的不合规;但对于投资失误,却有可能已无法弥补,国资流失已成必然。

  央企审计问题集中册

  5月20日,审计署发布17户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违规、违法问题达780多项,这些问题集中在过度福利、违规投资、违规持股、财务漏洞等。

  审计署企业司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央企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发生在二、三级企业,说明中央企业的管控还需进一步提高。

  对于审计署披露的17家央企存在的多项违规问题,国资委新闻发言人21日回复本报记者,目前央企集团公司下面层级企业众多,导致集团公司在管控上存在漏洞,目前,被审计出问题的央企已在按照审计署的要求进行整改,有的已经完成整改。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不久前的中央企业管理创新暨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上指出,央企中有一批企业是在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脱钩、打捆组建的,这样的集团管控能力往往比较弱,另一方面内部缺乏协同效应,有时候内部子企业间还互相竞争;如何通过内部整合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是许多中央企业面临的一项任务。

  在央企董事会制度尚未完善前,权责错位使得央企集团层面科学决策本来就比较难,而对于下级子公司控制力偏弱,更使得整个集团各层次出现盲目投资问题更为易发。

  此次审计暴露出的问题就很多集中在下属子公司。实际上,国资委提出央企“扁平化”改革多年,但仍然有央企公司层次多达11级,集团公司根本无法管控到各个层面。层次过多也必然导致集团战略协同困难,权责关系、治理关系复杂,管控的广度和深度也很难把握……

  这些都给国资改革及监管体制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新课题。我们也拭目下一次央企审计结果,希望不再是问题依然。

  盲目投资致国资流失[page]

  根据审计署报告,造成国资流失的主要行为,包括损益不实、决策不当及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海外投资管理不够规范、违法违规操作等。

  实际上,上述问题在审计署历次央企审计报告中均出现过,也是目前导致国资流失的主要问题。

  损益不实的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央企身上发生。例如,2007年,审计署发现中石油等3家央企少计利润超过70亿元;神华集团也曾被查出在2008年度财务收支中少计资产8.91亿元、少计负债1.37亿元、少计利润7.55亿元;此次审计也查出电科院所属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五户企业2007年至2009年少计利润超过1.5亿元。

  因决策不当、管理不善、违法违规操作导致投资损失似乎是央企戒不掉的“瘾”。

  在去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要求各央企“抓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一家企业四五个二级企业负责人违纪违法”。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