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工程建筑解读 > 造林绿化营造绿色和谐家园

造林绿化营造绿色和谐家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04 10:11:30 人浏览

导读:

摘要: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宏大事业代代相传,既可美化环境、防汛固沙、涵养水源,又可调节空气,促进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文章用过全面参与绿化造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等途径对绿化造林与营造绿色

  摘要: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宏大事业代代相传,既可美化环境、防汛固沙、涵养水源,又可调节空气,促进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文章用过全面参与绿化造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等途径对绿化造林与营造绿色和谐家园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造林;绿化;绿色环境;和谐家园;生态建设

  播种一片绿荫,收获满眼春色。始于1979年的全民义务造“绿”运动已在我们的行动中走过了30个春天。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用一种单纯的象征作为生命概念,那就是树,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绿化造林就是改善我们的生态状况,就是美化我们的家园,其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植树造林是一项全民性、公益性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多年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促进了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的整体改善。

  一、绿化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统一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也是全民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的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的宝贵财富,把身边山清水秀的宝地保护好、发展好,再一代一代传给后人,是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尊重,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动员全民上下大搞植树造林,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把造林绿化作为创造大环境、提升地区竞争力的战略工程,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基础工程,作为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利民工程来抓,掀起了全民植树造林、共建绿色家园的热潮。对于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共建绿色家园、争创森林城市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我们知道,生态状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环境质量,要改善我们生存和居住的状态,就要使天更蓝、水更青、树更绿,使大自然永远充满春意,永远满帘绿色,这是我们人类的愿景,更是我们全民义务参与植树运动的最终目的。我们不难看到,由于管护缺失、砍伐过度、植被造破坏等原因,导致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仍在加剧,山体滑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其致命弱点就是地球的“心肺”遭到了戕害。有研究资料表明,一棵50年树龄的树,可累计产生氧气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可创造约196000美元的生态价值。由此可见,植树造林所蕴蓄的不可代替的意义和价值。

  二、全面参与绿化造林

  坚持全民参与,营造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性强。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动、宣传发动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千家万户齐行动、千军万马搞绿化的浓厚氛围。领导带动,完善和强化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绿化委员会,各级领导同志带头研究制定绿化规划,带头分解落实绿化任务,带头督促检查绿化工作,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宣传发动,通过举办讲座、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绿化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建设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开辟专栏、专题,广泛宣传绿化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绿色文明,激发了全民“热爱家园、绿化家园”的积极性,开展全民行动。[page]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持久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状况的改善,尤其是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仍不高,活木蓄积量还不是十分丰富,因此,我们任重而道远,还必须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不断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平生憩息地,必种数杆竹”。播“绿”是为了更好更多的收获“春”,因此,我们在切实履行好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法律义务的同时,更要把绿化造林上升为一种文化形态,铸造成一种精神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绿化、履行义务的共识,并着力打造成弥漫绿色的文化氤氲,让绿化造林意识渗透到每位公众的血液里、骨子里和灵魂深处,并使其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和行为支撑。

  三、狠抓造林绿化工作

  (一)狠抓绿化工作,需采取有力措施

  主要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森林法》和造林绿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造林护林氛围;落实人员,成立造林绿化下乡工作组;在造林一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冒着绵绵细雨带头拔苗、送苗,指导督促农户按质按量搞好造林工作;确定范围,突出重点;分工明确,苗木供应定时定量。为保证造林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取苗组、发苗组、运苗组、移栽工作组,确定时间、确定供苗地点,确保了整个造林工作紧而有序;加大督查,确保质量。造林工作领导小组时时对各造林地块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批评,限时整改;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二)发展现代林业,科技创新是根本途径

  要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林业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科技推广,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省林业科研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抓好科技培训,认真实施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大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林校的培训基地作用,积极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林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必然趋势,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林业产业发展要以发展林业企业龙头为主体,以林业产业项目建设、原料林基地建设为支撑,积极发展林业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花卉苗木、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生物质能源等六大产业,切实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

  四、造林绿化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一)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健全森林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

  造林绿化、建设森林城市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造林绿化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和氧气源。近年来,不断加大造林绿化的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了国道、省道主干公路两侧林相改造工程、松材线虫病改造工程、边境森林生态整治工程、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林相改造工程等。同时,加大城乡绿化力度,开展了市区道路、街道的绿化改造,采用“多品种、多层次、多花色”的立体绿化代替原有的单调绿化模式,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建设,使造林绿化工作出现了历史性突破,绿化覆盖面积大幅增加,绿化美化效果明显改善。

  (二)始终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一手抓资源管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利用,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发展

  组织林业、国土资源、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大绿化山体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森林防火和森林旅游安全设施,建设使用森林防火微波图像监控通讯指挥系统,对重点森林火险区实施全天候监控。[page]

  (三)生态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搞好生态建设,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动员全市上下充分认识绿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把这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1]郑旺。让森林走进城市[J]。生态文化,2009,(S1)

  [2]洪英士。建设森林城市是厦门发展的战略目标[J]。国土绿化,2002,(11)

  [3]刘建培。泉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4,(S1)

  [4]森林城市究竟是啥模样[J]。中国农村科技,2005,(2)

  [5]广州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J]。广州政报,2008,(24)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