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工程纠纷论文 > 一种典型的质量体系结构

一种典型的质量体系结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01 22:28:44 人浏览

导读:

在一次软件行业过程改进大会上,我们了解到国内某大型软件企业的质量体系架构。和很多发展中的软件企业一样,该企业建立开始,研发质量一直是靠传统的测试部门来保障。后来由于对国外领先公司研发的不断了解,该企业才开始逐渐成立专门的质量保证部门,负责

在一次软件行业过程改进大会上,我们了解到国内某大型软件企业的质量体系架构。和很多发展中的软件企业一样,该企业建立开始,研发质量一直是靠传统的测试部门来保障。后来由于对国外领先公司研发的不断了解,该企业才开始逐渐成立专门的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公司的质量体系建设。

下图是典型的质量体系架构,明显的金字塔形。

各部分的作用是这样的:

质量方针:是质量活动的总纲,类似于 ISO9000 中明确要求的质量方针。

质量手册:明确研发关键的开发步骤和质量保证活动,是对质量方针的细化。

组织手册:明确研发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质量保证方面的组织结构。

规程:对研发各开发活动的具体规章制度

表格、模板、检查单、指导书、标准:每个规程都有对应的一系列此类文档,是对规程的补充。比如说有项目管理规程,对应就有项目计划的模板、项目管理的指导书等一系列文档。

这种质量体系,据说最初来源于印度一些公司流行的 QMS 质量管理系统。它的特点是全面、系统,几乎全面覆盖了 CMM 的 2-5 级的所有 KPA 内容,比较符合 CMM 模型的要求,而且有各类比较衫的模板、表格和检查单等形式,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性。这套体系是印度成熟的软件产业的成果,已经被证明的高效成熟的模式。

当然这种体系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之一就是体系庞大,比较适合几十人一个项目组的团队开发,比较适合产业化的开发,要求写作的各种文档、模板较多,对印度那种以外包为主、采用瀑布开发模型、各个开发阶段分工明确的项目组特别适合;如果像国内的几个人的小规模开发方式,使用这种体系的管理成本就相当大了。

此外,由于这整套体系是基于 CMM 模型的,而 CMM 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重要欠缺就是对项目开发中人的因素缺乏考虑,因此这套质量体系也存在这样的弱势。从实践来看,项目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管理,在这套体系是较少涉及的。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