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建筑工程分包 > 工程分包合同纠纷 > 2022年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2022年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24 16:29:29 人浏览

导读:

有时候因为工程的庞大所以要把一些工程分包出去,这时候都要签订一份工程分包协议书的,但是由于很多人都不懂得工程分包协议...

  有时候因为工程的庞大所以要把一些工程分包出去,这时候都要签订一份工程分包协议书的,但是由于很多人都不懂得工程分包协议书里面有哪些内容,怕会上当受骗。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一下2022年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一、2022年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编号:(工字)第号

  委托保证人(总承包商,以下称甲方):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证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甲方与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分包商)就__________项目于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签订编号为____________号《分包合同》(以下简称主合同),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同意以保证方式为甲方向分包商提供付款保证。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定义

  1.1本合同所称总承包商付款保证是指,乙方向分包商保证,当甲方未按照主合同的约定支付工程款时,由乙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代为支付的行为。

  1.2本合同所称工程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保证的范围及保证金额

  2.1乙方提供保证的范围是主合同约定的甲方应向分包商支付的工程款。

  2.2甲方在上述保证范围内所承担的保证金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

  第三条保证的方式及保证期间

  3.1乙方保证的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3.2乙方保证的期间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之日后日。

  3.3甲方与分包商协议变更主合同付款日期的,经乙方书面同意后,保证期间按照变更后的日期做相应调整。

  第四条承担保证责任的形式

  乙方承担保证责任的形式为代为支付。当甲方未按照主合同的约定向分包商支付工程款时,由乙方代为履行支付义务,但乙方付款总额不超过本合同第二条约定的保证金额。

  第五条担保费及支付方式

  5.1担保费率根据担保额、担保期限、风险等因素确定,收取担保费。

  5.2双方确定的担保费率为:________________。

  5.3本合同生效后_______日内,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担保费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

  第六条反担保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向乙方提供反担保,由双方另行签订反担保合同。

  第七条乙方的追偿权

  乙方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保证责任后,即有权要求甲方立即归还乙方代偿的全部款项及乙方实现债权的费用,甲方另外应支付乙方代偿之日起企业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罚息,并按上述代偿款项的________%一次性支付违约金。

  第八条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

  8.1乙方在甲乙双方签订本合同,并收到甲方支付的担保费之日起________日内,向分包商出具《总承包商付款(分包)保函》。

  8.2甲方如需变更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金、注册地、主要营业机构所在地、法定代表人或发生合并、分立、重组等重大经营举措应提前三十日通知乙方;发生亏损、诉讼等事项应立即通知乙方。

  8.3甲方不得擅自将工程转让给第三人。甲方与分包商有关主合同的修改、变更,应告知乙方;如发生重大变更,应经乙方书面同意。

  8.4甲方应全面履行主合同,及时向乙方通报主合同的履行情况,乙方在进行定期或随时检查和监督时甲方应积极配合。

  第九条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发生争议或纠纷时,甲乙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第________款约定的方式解决:

  9.1向________________法院起诉;

  9.2向________________提起仲裁。(写明仲裁机构名称)

  第十条甲乙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条合同的生效、变更和解除

  11.1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或加盖公章后生效。

  11.2本合同生效后,任何有关本合同的补充、修改、变更、解除等均需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订立书面协议。

  第十二条附则

  本合同一式________份,甲乙方各执________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

  (或授权代理人)

  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

  (或授权代理人)

  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二、工程分包协议书注意事项

  分包合同是由两个以上的承包人对筹建人负责,完成基本建设工程的合同。从法律关系上分析,分包有两种情况:

  1、分别承包,即各承包人均独立地与发包人建立合同关系,各承包人之间并不发生法律关系。

  2、联合承包,即承包人相互联合为一体,与发包人签订总包合同,然后各个承包人再签定数个分包合同,将项目建设中的各个单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承包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包合同被广泛地使用,但它们的法律效果很不相同。在分别承包中,各个承包人相互单独地对筹建单位负责,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法律关系;在联合承包中,承包人共同地对筹建单位负责,承包人之间发生连带之债的法律关系。

  第一,建议业主应在招投标阶段将指定分包内容明确化,业主招标文件不明确时应及时提出咨询。应在总承包合同条款中详细约定指定分包工程的具体内容,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费用的收取方法。

  第二,总包合同中,总包承包范围、工程工期等方面尽可能约定不包含指定分包工程内容。

  第三,作为总承包人,应尽量避免与指定分包人签订指定分包合同,争取使发包人与指定分包人直接签订指定分包合同,使指定分包工程变为总包合同外工程。

  第四,若必须与指定分包人签订指定分包合同的,争取签订包括发包人、指定分包人在内的三方协议,约定总承包人仅履行总包管理之责,付款义务在发包人一方。

  第五,应保存好施工过程中与指定分包人之间的往来函件、签证、会议纪要等原始书面的证据资料。

  第六,在指定分包工程的工程款经过总包帐户情形下,指定分包合同中还可明确约定,总承包人支付指定分包人工程款应以总承包人收到发包人的该部分工程款为前提条件,若指定分包人在不具备该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以任何形式向总承包人主张工程款均视为违约,应承担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第七,若必须只与指定分包人签订指定分包合同的,应和发包人、指定分包人明确约定,应付给指定分包人的资金(工程款)必须先进入总包帐户之后再付给指定分包人,力戒发包人直接付款给指定分包人,同时可要求指定分包人提供履约保证金或履约保函。

  三、违法分包合同效力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法分包合同是无效的

  《民法典》第三编 合同禁止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承包人由此所实际取得的收益,根据建筑立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类同于出借建筑法定资质的建设施工企业因出借行为取得的利益,和无资质建筑企业因借用资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取得的利益,均属于非法所得,应由法院在诉讼中予以收缴。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第2款规定,违法分包是指:

  (1)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2)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3)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4)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直接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他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对于2022年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标准版的解答。工程分包协议书要明确规定双方的权益以及义务,并对有争议的解决做出来约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日后双方发生工程分包合同纠纷。若您有其它问题,可以登录法律快车的官方网站,免费咨询律师!

  责任编辑:秋小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