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维权呢?

更新时间:2014-02-26 21:37:18人浏览
问题描述:
请问现在公司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更换管理岗位,职员是否维权
5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张勇律师
服务地区-广东深圳
要看你们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的约定,若岗位约定明确,公司无权单方面调你的岗位,公司调动你的岗位,应有合法理由,要跟你协商达到一致,否则你可以不去新岗位,员工可以以公司不提供工作条件为由提出离职,若离职,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每工作一年补偿你一个月。
2014-02-26 19:46:30
曾莉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广东深圳·电话-158-1181-9982
第一,要看给你更换什么岗位,第二要看此调岗有没有惩罚性,第三,要看有没有降薪,如果只是调岗,没有后面两项的行为,那是拿不到经济补偿金的。
2014-02-26 21:37:18
梁静飞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河南郑州·电话-153-3371-7115
您好,建议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014-02-26 17:41:42
法律快车律师团队律师
服务地区-江苏南京
您好,可以。
2014-02-26 15:27:05
于09年进厂担任厂长一职,未签订劳动合同,能证明劳动关系的就社保缴费记录与员工证言(宿舍有贴楼长的牌子为我亲戚)。总经理没有让其打卡,所以没有打卡记录,没有任何的电子邮件方面的证明,指示为口头传达;没有签字文件,公司未发放工牌。现在没有接到通知,单位让其他顶替其职位。
追问 2014-02-26 16:39:55
谭玲春律师
服务地区-广东深圳
建议反映到劳动部门,或者和公司协商。
2014-02-26 15:18:5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所谓要式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采取特定方式订立的合同。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协议,当事人订立施工合同应当采用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一般是3年,特殊情况从其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可以受理其诉讼
合同纠纷
人浏览
租车押金不退的话,如果根据与对方签订的合约,没有任何不退押金的情形的话,可以去相关部门申请调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与对方调解不成的,可以提起诉讼。法律依据: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三年超过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合同纠纷
人浏览
要约撤回在要约生效前,撤销在生效后。撤回阻止要约生效,撤销使生效要约失效。撤回通知在要约到达前或同时到达有效,撤销通知需在承诺前到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承揽类别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和发包人具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法律分析:看具体情况定。退定金是有一定条件的,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在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报酬支付纠纷、定作物质量纠纷、承揽人保管纠纷、违约纠纷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合同补充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双方可就未约定或不明确的内容进行补充协议,只要内容合法且不损害他人利益即有效。如不及时处理不明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的事前
合同纠纷
人浏览
你好具体什么情况可以沟通一下
全部10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个法律问题需要看你这边的情况,再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解答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汽车租赁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用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这是最好的方式;二是用调解的方式,由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三是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机关解决;四是用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个法律问题需要看你这边的情况,再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解答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