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更新时间:2023-05-18 16:20:30人浏览
问题描述: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8544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是三年。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3-05-18 16:20:30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104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一、诉讼期限是多长时间
向人民法院主张民事权利的时间称为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但有些案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六条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民事起诉的受理条件有哪些
第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含义是指与起诉案件的诉讼标的有直接有利害关系,或者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利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
第二,有明确的被告。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原告发生了民事权益的争议。
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确认或保护的民事权益的内容和范围应当明确、具体,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什么、支付什么、反对什么、确认什么等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事实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须向人民法院陈述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以及支持该诉讼请求的理由。
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起诉的案件应该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也就是说,应当属于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权对这一案件进行审判。
2023-05-18 16:20:02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4002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一、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1、民法典规定,普通的诉讼时效是3年,最长不超过20年。根据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债务纠纷起诉需要什么材料
1、民事起诉状,一般包含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受诉人民法院;
2、当事人身份信息,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的身份信息;
3、借条及转款凭证作为民间借贷案件的重要证据;
4、授权委托材料。
2023-05-18 16:19:3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诉讼时效抗辩权
诉讼时效抗辩权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的权利,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方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
其他
人浏览
一、民事诉讼最长时效是多久1、民事诉讼时效最长为二十年,如果诉讼时效超过二十年的,在特殊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适当延长。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诉讼时效的效力
诉讼时效的效力
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如下:1、胜诉权消灭。即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2、实体权利不消灭。3
诉讼
人浏览
诉讼时效一年是什么意思
诉讼时效一年是什么意思
在各个国家的法律中都对于诉讼时效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在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民法也规定了诉讼时效的相关事项,民法的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为了及时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
诉讼
人浏览
诉讼时效中断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断是什么?
核心内容:诉讼时效中断作为民法中的一项时效制度,它通常适用于诉讼的全阶段,诉讼时效中断只能由法律进行规定,当事人不可自行约定,当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时,经过的诉讼时
民事诉讼时效
人浏览
一、民事权利诉讼有效期为几年1、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2021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2021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自2017年民法总则出台以来,民法中许多规定有变化。有的人可能会疑惑,2018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201
诉讼
人浏览
一、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1、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提出请求的,法院可强制义务人履行其义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国民事诉讼的时效一般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典规定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权利自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按小区公示的收费标准计算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QQ冻结一般不会自行解除,需要手动解除冻结,解除QQ冻结的方法:登录QQ号码安全服务专区,输入帐号和验证,查看被冻结的原因,并按向导提示,通过验证密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新农合不给报销的情况:有些情况新农合是不给报销的:(一)非区内定点医院门诊医疗费用(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费用除外)、未按规定就医、自购药品所产生的费用;(二)计划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一、诉讼时效多长时间1、民法典规定,普通的诉讼时效是3年,最长不超过20年。根据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