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试用期阶段,离职,那么我是否3天后办离职,从告知离职到办离职的3天是否有工资?

更新时间:2020-12-10 19:46:43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我是劳动方,还是试用期阶段,今天人事告诉我,离职,那么我是否3天后办离职,如果3天后办离职,从告知离职到办离职的3天是否有工资?谢谢您
6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王皓律师
服务地区-黑龙江哈尔滨
你好,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2019-08-26 19:35:22
李晓航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黑龙江哈尔滨·电话-186-4608-8498
你好,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的可以起诉到法院。
2019-08-26 17:40:32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3608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劳动法中“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福利保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
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2020-12-10 19:46:43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435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试用期内辞职不批申请劳动仲裁成功几率大的。除了申请劳动仲裁,还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解决的速度会更快的。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十八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一)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三)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2019-11-08 20:59:37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35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劳动纠纷时赔偿的试用期工资标准包括绩效工资、奖金、补贴、加班费、提成、单位代扣代缴的社保个人缴费部分、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2019-09-18 12:30:48
高志博律师
服务地区-黑龙江哈尔滨
你好,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的可以起诉到法院,不服一审法院判决的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2019-08-26 18:55:2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试用期怎么办理离职手续
试用期怎么办理离职手续
试用期办理离职手续需要先进行工作交接,然后归还公司财物和有关文件资料,等公司结清工资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其期限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如果劳动者没有办完离职手续的,
劳动法
人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书面形式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提前三天通知。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上班15天离职有工资吗?
上班15天离职有工资吗?
上班15天离职有工资,但是上班15天离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没有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劳动法
人浏览
试用期离职有工资吗
试用期离职有工资吗
随我国经济发展,随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法律法规的要求也需要更加健全。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对试用期离职做出了更加完善的规定。那么试用期离职有工资吗?针对试用期
试用期
人浏览
用人单位不办理离职证明,离职员工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办理离职证明,离职员工怎么办
劳动者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双方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不帮劳动者办理离职证明。劳动者应该怎么办?如果用人单位再三拒绝开具离职证明的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
人事纠纷
人浏览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试用期提前3天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试用期提前3天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可以,劳动者提前三天辞职属于合法的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不经过用人单位的同意直接离职。如果不是提前3天通知辞职的,可能
劳动法
人浏览
试用期离职
试用期离职
我10月进入公司,2个月试用期,快到转正的时候单位拖欠所有员工两个月的工资没发,说投资项目亏损,因此我在快到转正期的时候提出了辞职。目前我已经和单位办好了全部的
试用期
人浏览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员工离职程序:(1)试用期内的员工辞职,需书面提交辞职报告书给用人单位,办妥《离职报告表》,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企业人才市场,再予以工资结算,擅自离开者,视为自动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单位不得随意克扣员工工资,员工有矿工的行为,单位只能扣除员工部分奖励性待遇作为处罚,但是不得克扣员工工资。旷工行为是属于严重违纪行为,单位也可以以此开除员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工伤致残,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可享受如下待遇: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条)。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所谓要式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采取特定方式订立的合同。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协议,当事人订立施工合同应当采用
合同纠纷
人浏览
你好,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的可以起诉到法院。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一般是3年,特殊情况从其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可以受理其诉讼
合同纠纷
人浏览
(1)员工在遇到最低工资标准侵权时,关键是要保留好有关证据,如劳动合同。一般情况下,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持一份,对于该份证据,劳动者应该保存好。在没有劳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同时要求。如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增加违约金;如违约金过高,可请求适当减少。操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实际损失,并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三年超过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合同纠纷
人浏览
篮球班不退费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投诉:1、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请求调解。2、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投诉,维护权益。3、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争取第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承揽类别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和发包人具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你好,可以提前还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在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报酬支付纠纷、定作物质量纠纷、承揽人保管纠纷、违约纠纷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无效合同违约条款有效。操作方式:1.协商解决,双方根据条款内容达成一致。2.调解处理,寻求第三方协助达成和解。3.仲裁或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的事前
合同纠纷
人浏览
你好,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号、合同、邮件、手机短信、录音、汇款纪录等),及时起诉要他还钱。 要看欠条上面有没有还钱时间,若有,应在还钱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履行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除合同另有约定或出现可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外,无论是合同签订后的预期违约还是合同履行期届满后的实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学费按学年或学期收取,不得跨学年预收。学生缴纳学费后,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法律依据:《教育部国家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