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侵犯名誉权,同一家公司管理层工作,我想起诉他需要走什么流程及顺序

更新时间:2019-12-13 15:08:37人浏览
问题描述:
被人侵犯名誉权,同一家公司管理层工作,离职后被他人在公司诋毁挪用公款及亏空找他人借钱补,但属实没有这个事,我想起诉他需要走什么流程及顺序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钟启苏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广西崇左·电话-130-7770-8070
想起诉,到律师所去请律师帮写起诉状呀
2019-04-27 16:47:13
韦世珍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广西崇左·电话-189-7819-7797
搜集证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
2019-04-27 17:05:18
人格尊严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9064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我国民法规定,公民名誉权不受侵犯。你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偿损失。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如果情节严重,上升到刑事犯罪范畴的话,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19-12-13 15:08:3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139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但是,这两种损害,不论是同时具备,还是只有精神损害,具备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损害的事实。
(二)行为具有违法性。
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权。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法行为,而我认为该不法行为只能是积极地作为,不可能也不会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因为公民权的实现,只要求他人不加损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积极协助即可实现。
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主要有三种:暴力侮辱,指对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胁,而使他人的名誉受到侵害;语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词对被害人进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当众出丑。文字侮辱,即通过文字,图形等对他人进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内在必然联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誉被侵害,与侵害人的侵害无关,或者侵害人尽管实施了侵害行为,但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名誉上的侵害,则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间接地因果关系,一般不予考虑。但是,在名誉侵权行为中,由于侵害名誉权造成的损害主要是精神损害,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损失都是通过无形的、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对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损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一般说来,只要侵权人的行为是违法的,且有过错,即便是间接损失,也应看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有过错。
行为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名誉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就是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故意。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后果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于发生了损害他人名誉权的后果。
2019-08-06 19:34:43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侵犯名誉权
侵犯名誉权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存在过错,实施行为违法,存在损害后果三个要件。公民受到侵犯时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权利,掌握侵犯名誉行为的依据,可以通过诉讼的
刑法
人浏览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哪些
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哪些
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
继承
人浏览
侵犯名誉权诉讼需要哪些证据
侵犯名誉权诉讼需要哪些证据
名誉权受到侵犯,满足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那么侵犯名誉权诉讼需要哪些证据呢?一般包括当事人身份证明、侵权事实、赔偿金
名誉权
人浏览
侵犯名誉权规定
侵犯名誉权规定
名誉权指的是我国公民或法人依法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名誉权是人格权中的一种。我们都能理解,一个人的名誉是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并受法律的保护。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对其他公
损害赔偿
人浏览
想起诉,到律师所去请律师帮写起诉状呀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个公司上市需要什么条件
一个公司上市需要什么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相关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众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得低于人民币三千万。3、公司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
公司法
次播放
侵犯名誉权的规定
侵犯名誉权的规定
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
刑法
人浏览
在通常情况下,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都会指明被侵权的对象,但有些情况下,侵权人并未指名道姓,此时,应当根据其陈述内容判断,具有特定知识背景的人有理由相信该陈述针对的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原则规定,朋友圈侵犯名誉权管辖地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您好,您咨询的是与侵权名誉权有关的法律问题。2、您还清欠款后,对方仍然在QQ空间对您进行辱骂,侵犯了怕名誉权,您有权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3、如果对方多次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委托律师介入,需要帮助可以联系!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的区别:户口本不分户,子女无法享受补贴,不需要缴纳费用。户口本分户后,家庭的土地会重新进行划分,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土地;父母子女有两个宅基地,
民法
人浏览
需要对方侵害你名誉的证据,比如录音,书面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承担刑事责任,刑事的责任年龄是16周岁。民事方面,自己有工作收入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尚在学习的,属于限制民事
民法
人浏览
如果你有证据证明他实施了侵犯你名誉的行为,并且他的行为,使你的名誉受损。那么你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其支付一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常见的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强制迁出户口的情况:离婚后房子已经明确的判属归于其中的一方,另外一方就是不迁出户口,可以强制迁出。房子因为买卖或者是继承发生了产权上面的变化,现在产权的拥有者可
民法
人浏览
拿别人照片做表情包,如果经过对方的同意就是不违法的,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恶意的制作表情包,就是违法的,因为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构成侵犯公民肖像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沈抚新区派出所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
民法
人浏览
以下情况下使用他人的肖像是不构成侵权的:因社会公共利益,使用社会公众人物肖像;为宣传报道而使用参加游行集会、游园活动的人的肖像;旨在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而使用公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不能用。户口被注销后,原身份证均已失去法律效力。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户口被注销,按规定身份证均应由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将身份证收回。
民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哦。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查户口所在地的办法:查询自己户口可以到现居住地派出所查询,携带上身份证到户籍科查询,公民身份信息属保密范围,互联网上个人无法查询。个人户口本和身份证上有相关记录
民法
人浏览